花,又吩咐厨房做了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用掐丝食盒装了,让袭人给湘云送去。
袭人揭开食盒,见里面一碟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一碟是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笑道:“二爷真是偏心,云姑娘前儿说想吃这些,他就记在心里了。”
晴雯在旁打趣:“你懂什么,二爷这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果然湘云收到后,欢喜得什么似的,当即就拈了块糕吃起来,连说:“还是二哥哥懂我,这糕比往日吃的都香甜。”
宝玉还喜欢送些新奇玩意儿给姐妹们。
那日他从外面集市上买回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泥垛的风炉儿,分送给众姐妹。
探春得了那小篮子,爱不释手,后来还被其他姐妹抢了去。
不过,宝玉最用心的,还是送给黛玉的礼物。
那日他挨了父亲的打,躺在床上不能动,见黛玉来看他时眼睛哭得红肿,心里又是疼又是甜。
待黛玉去后,他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旧手帕子撂与晴雯:“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
晴雯不解:“这送旧手帕子做什么?林姑娘见了,怕是要生气呢。”
宝玉笑道:“你放心,她自然知道。”
果然黛玉收了这两条旧手帕,不但不恼,反而神魂驰荡,余意绵缠,当下研墨蘸笔,在帕上题了三诗。
从此宝黛心意相通,再无疑虑。
有时宝玉得了什么好东西,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黛玉。
那日北静王赏了他一串鹡鸰香串珠,他忙不迭地拿去给黛玉瞧。
谁知黛玉只看了一眼就丢在一边:“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我不要他。”
宝玉讪讪地收回,却不生气,反而觉得黛玉清高自许,与众不同。
五
要说贾府里真正送礼阔绰的,当数王熙凤。
这日刘姥姥要回乡下去,凤姐命平儿收拾东西相送。
除了八两银子,又取出一个包袱:“这是两匹茧绸,厚实耐磨,乡下穿正合适;这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也体面些。”
刘姥姥接过,见那茧绸质地坚实,那两匹绸子更是光滑鲜艳,知不是寻常之物,连连道谢:“姑奶奶这么破费,叫我如何过意得去?”
凤姐笑道:“姥姥说哪里话,咱们是亲戚,原该互相照应。”
平儿在一旁暗笑:奶奶这是又要做面子又要做里子,这点东西对她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却赚足了人情。
果然刘姥姥回去后,逢人便夸贾府仁德,凤姐大方。
凤姐送礼,最是懂得看人下菜碟。
那日王夫人吩咐她打点袭人回家探母的事,她见王夫人已经赏了袭人许多衣服饰,便又添了一件大毛的猩猩毡斗篷,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一件雪褂子,还有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的包袱。
袭人受宠若惊,推辞不敢受。
凤姐道:“这是太太的意思,你如今不同往日,回家自然要体体面面的。”
其实她心里明镜似的:这些衣裳虽贵重,但都是按姨娘的身份置办,既全了王夫人的面子,又不逾矩。
对待邢岫烟,凤姐又是另一番考量。
她见岫烟家境贫寒,特让平儿送去一件大红羽纱斗篷。
平儿对岫烟说:“我们奶奶说,这天渐渐冷了,姑娘没件御寒的衣裳怎么行?这斗篷还是去年做的,没穿过几回,姑娘别嫌弃。”
岫烟接过,见那斗篷是大红的颜色,面料是上好的羽纱,知是凤姐照顾她的颜面,假说是旧衣裳,心中感激不尽。
果然第二日岫烟穿着这斗篷去给王夫人请安,王夫人见了,对凤姐点头微笑,显然是满意她处事周到。
凤姐还曾给众姊妹送过暹罗进贡的茶叶。
宝玉尝了说“不大甚好”
,宝钗说“颜色不好”
,凤姐听了也不恼,只笑道:“是暹罗进贡来的。
我尝着也没什么趣儿,还不如我每日吃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