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小太阳,让他在寒冷的沙漠里多了一丝暖意。商队里的伙计们常围过来,好奇地问锦盒里装的是什么,卡利姆总是笑着摇头:“是能带来好运的宝贝,等到了埃及,你们就知道了。”
走了约莫十日,商队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狂风卷着黄沙,像无数头咆哮的野兽,能见度不足三尺。骆驼受了惊,四处乱撞,有两匹骆驼甚至挣脱缰绳,跑向了沙丘深处。卡利姆紧紧抱着锦盒,趴在骆驼背上,身体被黄沙打得生疼。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琥珀受损,这是要献给埃及法老的宝贝。
沙暴持续了整整一天,当风终于停了,商队早已狼狈不堪——骆驼少了三匹,香料撒了一地,伙计们的脸上都挂着伤痕。卡利姆挣扎着从沙堆里爬出来,第一时间摸向怀里的锦盒。打开盒盖,琥珀安然无恙,依旧泛着暖黄色的光,内里的细沙仿佛还在轻轻晃动。他松了口气,对着天空拜了拜:“感谢太阳神拉,保佑琥珀平安。”
接下来的路,商队走得更加谨慎。他们沿着绿洲的方向前进,遇到游牧部落时,卡利姆会用少量的香料换取水和食物。有一次,部落的首领看见他怀里的琥珀,竟提出要用十匹良马交换。卡利姆摇了摇头:“这琥珀要去埃及,献给伟大的法老,我不能私自交换。”首领叹了口气,递给他一袋椰枣:“既然是献给法老的宝贝,那我就不夺人所爱了。这袋椰枣,就当是我给法老的礼物。”
商队继续向南走,沙漠的景色渐渐变了——沙丘变成了草原,草原上开着淡紫色的花,远处出现了河流。卡利姆知道,他们快要走出小亚细亚,接下来要渡过地中海,去往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他再次摸了摸怀里的琥珀,驼铃的声音在风里飘着,像在为琥珀的西渡,唱一首漫长的歌。
第三回地中海航:波心载珀向埃及
从安条克港登上商船时,卡利姆的靴子上还沾着小亚细亚的沙。商船的船长是个络腮胡的希腊人,名叫狄俄尼索斯,船上装满了橄榄油、葡萄酒,还有来自东方的瓷器,目的地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那是地中海贸易的枢纽,也是琥珀抵达埃及的最后一站。
卡利姆把装琥珀的锦盒放在船舱的木箱里,木箱里垫着丝绸,旁边放着一小罐橄榄油,用来保持船舱的湿度,免得琥珀干裂。每日清晨,他都会打开木箱,把琥珀拿出来,放在船舷边的阳光下。地中海的阳光比沙漠的柔和,落在琥珀上,泛着蜜色的光,内里的细沙在光里清晰可见,像一颗被封存的星星。狄俄尼索斯路过时,总会停下脚步,盯着琥珀看:“这是北方来的石头吧?我听说,这种石头在埃及能换等量的黄金。”卡利姆笑着点头:“它比黄金更珍贵,因为它来自遥远的波罗的海,带着大海和阳光的气息。”
航行的日子里,大海并不总是温顺。有一次,商船遇到了风暴,海浪像小山一样扑向船身,船板“咯吱”作响,仿佛随时会断裂。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忙碌,用绳索固定货物,狄俄尼索斯站在船头,大声指挥着,声音盖过了海浪的咆哮。卡利姆冲进船舱,第一时间抱住装琥珀的木箱——木箱在摇晃中撞到了船壁,他用身体挡住,肩膀被撞得生疼,却死死不肯放手。
风暴过后,商船的桅杆断了一根,船舱里进了些水。卡利姆打开木箱,丝绸有些潮湿,但琥珀依旧完好。他把琥珀放在阳光下晒干,指尖抚过表面,忽然觉得,这枚琥珀像一个坚韧的旅人,从波罗的海的海岸出发,穿越沙漠的酷热,又渡过海洋的风浪,从未受过一丝损伤,仿佛真的有神灵在护佑它。
航行第十五天的清晨,狄俄尼索斯指着远方,对卡利姆说:“看,那是亚历山大港的灯塔!”卡利姆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一座高大的白色灯塔矗立着,塔顶的火焰在晨雾里泛着红光,像一颗指引方向的星。商船慢慢靠近港口,卡利姆看见岸边挤满了人——有商人、水手、奴隶,还有穿着华丽长袍的贵族,港口里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桅杆像一片森林。他知道,琥珀的西渡之路,终于要抵达终点了。
第四回王宫工坊:匠心初琢金戒胚
琥珀被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