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散寒,内外同调,才能更快康复。
贡布按洛桑平措的法子用药,第一日,手脚就感觉暖了些,不那么疼了;第三日,溃烂处的脓水止住了,发黑的皮肤开始脱落,露出底下淡红色的新肉;第七日,新的皮肤慢慢长了出来,虽然还很娇嫩,却已经能轻轻活动;一个月后,贡布的手脚基本痊愈,只是指甲还没长出来,但已经能帮着妻子喂羊了。
洛桑平措再来时,贡布正坐在帐篷里磨青稞,见她来了,连忙起身:“姑娘,你这药膏比火塘还暖!我这双手,还能磨青稞呢!”洛桑平措笑着翻开羊皮册,在“琥珀疗法”下又添了一笔:“琥珀配当归、生姜、猪油,能温经散寒、敛疮生肌,治重度冻伤溃烂——此法经贡布验证,有效。”
第七回产后血崩危旦夕珀七阿胶挽性命
藏历土羊年的夏天,乃琼村的牧民卓嘎,在帐篷里生下了一个男孩,可产后却大出血,血流不止,染红了身下的羊毛毯。村里的稳婆用了草药止血,却毫无效果,卓嘎的脸色越来越白,气息也越来越弱,眼看就要不行了。卓嘎的丈夫急得直哭,抱着孩子,跪在地上向玛尼堆祈祷。
恰好洛桑平措带着弟子来村里巡诊,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往卓嘎的帐篷。帐篷里,卓嘎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嘴唇毫无血色,身下的血还在慢慢渗出。洛桑平措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又诊了脉——脉象细如游丝,几乎摸不到,这是“产后气血亏虚,血不循经”之证。产后大出血多因气虚不能摄血,若不及时补气止血,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快,取我的药囊!”洛桑平措对弟子说。弟子连忙递过药囊,洛桑平措从中取出琥珀粉、三七粉(三七能止血化瘀,不留瘀滞)和阿胶(阿胶能补血滋阴、止血)。“琥珀能收敛止血,三七能止血不留瘀,阿胶能补血,三者相配,既能快速止血,又能补养气血,”洛桑平措一边说,一边将琥珀粉和三七粉混合,用温水调成糊状,又将阿胶隔水炖化,倒入糊状药粉中,搅拌均匀。
她让稳婆帮忙,轻轻撬开卓嘎的牙关,用小勺一点点将药汁喂进去。喂完药后,她又让卓嘎的丈夫煮了一锅黄芪酥油粥——黄芪能补气固表,酥油能补虚,粥能养胃,让卓嘎更好地吸收药力。“这药每两个时辰喂一次,粥要趁热喝,”洛桑平措叮嘱道,“另外,帐篷里要保持安静,别让孩子哭太厉害,免得惊扰卓嘎。”
半个时辰后,卓嘎身下的出血明显减少;一个时辰后,出血完全止住了;三个时辰后,卓嘎缓缓睁开了眼睛,虚弱地喊了声“水”。卓嘎的丈夫喜极而泣,对着洛桑平措磕了三个响头:“恩人!您救了卓嘎的命,也救了我们全家!”
洛桑平措守在卓嘎身边,直到她脱离危险,才带着弟子离开。临走前,她又给卓嘎开了一副补气养血的汤药,让她连服半个月。回到哲蚌寺后,她将卓嘎的病案详细记录在羊皮册上,还特意标注:“产后血崩,需补气、止血、补血并重,琥珀配三七、阿胶,效佳。若遇气虚甚者,可加黄芪、党参;若遇血瘀甚者,可加红花、桃仁。”这本羊皮册,渐渐成了哲蚌寺传承琥珀疗法的重要文献,上面的每一个案例,都来自草原上的真实实践。
第八回老牧痹痛难起身珀茸膏通筋骨脉
藏历金猴年的深秋,乃琼村的老牧民丹增,突然犯了风湿痹症——他的双腿又酸又痛,关节肿得像馒头,连下床都困难。丹增年轻时是草原上最勇猛的骑手,可常年在寒风中放牧,双腿受了寒邪,年纪大了,痹症就越来越严重。以前疼的时候,喝些药酒还能缓解,可这次,药酒喝了没用,疼得他连饭都吃不下。
丹增的孙子听说洛桑平措医术高明,便用牦牛驮着爷爷,去哲蚌寺求治。此时,阿旺洛桑却丹已经回到寺中,听闻丹增的病情,便亲自为他诊治。阿旺洛桑却丹见丹增的双腿关节红肿,按下去有痛感,又诊了脉——脉象弦紧,这是“肝肾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之证。藏地牧民多风寒,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日久耗及肝肾,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才会引发痹症。
“老伙计,你的腿是被草原的风伤了,”阿旺洛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