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服一剂,分两次温服,服药后可用暖水袋热敷小腹,助瘀血排出。”
咸宜公主服下第一剂药后,便觉小腹有温热感,坠胀感减轻;第三剂药服完,恶露中的血块明显减少,腹痛也轻了许多;第七剂药后,恶露完全干净,腹痛消失,她已能抱着皇子喂奶,脸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红润。
就在公主康复之际,一位从岭南来的医女阿蛮因擅长治疗妇科病症,被召入宫中。她听闻咸宜公主的病情,特意找到苏敬,说:“苏院正,我岭南民间治产后瘀阻,会用琥珀碎块煮黄酒,再加入少许生姜,效果比汤药更快。黄酒能温通经络,生姜能散寒,琥珀能化瘀,三者结合,最适合产后妇人。”
苏敬当即让阿蛮演示——取琥珀碎块三钱,黄酒一斤,生姜五片,放入砂锅中,煮至酒剩半斤,去渣后温服。他将这一方法记录下来,在太医院的妇科病案中补充:“产后瘀阻,若恶露暗有块、腹痛甚者,可先用琥珀黄酒生姜饮(琥珀+黄酒+生姜)应急,再用琥珀当归益母汤固本,岭南民间经验,速效且温和,宜于产后体虚者。”
咸宜公主听闻后,特意让宫女按阿蛮的方法制作琥珀黄酒,发现果然起效更快,便将这一方法传给了宫中其他产后的嫔妃。苏敬望着嫔妃们康复的笑容,心中感慨:岭南的民间用法,虽未载于医典,却比典籍中的方法更贴合产后妇人的体质,这正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医道智慧。
他在《太医院病案录》的批注中写道:“医道非一成不变,典籍为基,实践为翼,民间经验则为羽翼之翎。琥珀治产后瘀阻,从宫廷汤药到岭南黄酒,正是翼翎丰满,方能护佑众生。”这一日,长生殿的鸣珀枕在日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似在呼应这跨越地域的医道融合。
下卷第三回皇子夜游惊宫闱珀砂磁石定魂忧
天宝五年冬,长安的雪夜格外寒冷,寿王李瑁却患上了“夜游症”——每夜子时,他会突然从床上坐起,双目呆滞地走出寝殿,在宫道上徘徊,口中喃喃自语,似在与幻影对话,直到寅时才会清醒,次日却对夜间之事毫无记忆。太医院的御医们用了安神汤、朱砂安神丸,都无法阻止他夜游,玄宗担心儿子被邪祟侵扰,急召苏敬入宫。
苏敬来到寿王的寝殿,观察了两夜,发现寿王夜游时脉象虽平稳,却带着一丝浮散,清醒后脉象则细弱无力——这是“心神不宁,魂不守舍”之症,并非邪祟,而是长期读书过劳,心阴耗损,导致魂不能随神归舍,才出现夜游。“陛下,寿王殿下的病,需安神定志、敛魂归舍,单用安神药不够,需用琥珀配朱砂、磁石,增强镇敛之力。”
朱砂能镇心安神,磁石能潜阳安神,二者与琥珀配伍,既能安神,又能敛魂。苏敬取来琥珀粉一钱,朱砂五分(研细,水飞,防中毒),磁石三钱(煅后研细),一同混入蜂蜜中,制成梧桐子大小的“琥珀朱砂磁石丸”,每日让寿王睡前服三丸,温水送服。同时,他还取来一块小琥珀,制成平安扣,让寿王佩戴在颈间:“琥珀能贴身安神,日夜护佑,助魂归舍。”
寿王服下丸子的第一夜,虽仍起身,却只在寝殿内徘徊,未走出宫门;第三夜,他竟未再夜游,安睡至天明;第七夜后,夜游症完全消失,他读书时也能集中精神,不再心悸头晕。寿王摸着颈间的琥珀平安扣,笑着说:“苏院正,这琥珀扣真神奇,戴着它,夜里睡得格外安稳。”
苏敬解释道:“琥珀性平味甘,归心经,能安神定志,贴身佩戴,其气能缓缓渗入体内,滋养心神;朱砂、磁石则能快速镇敛,二者结合,标本兼治。”此时,一位在宫中服役多年的老宫女上前说:“苏院正,我们民间也有这说法,给孩子戴琥珀平安扣,能止夜啼、防惊悸,我娘家的孙儿就是戴了琥珀扣,才不再夜啼的。”
苏敬忙追问细节,老宫女说:“我们用的是小块琥珀,打磨成扣,用红绳系着,戴在孩子颈间,若孩子夜啼,轻轻摩挲琥珀扣,孩子便会安静。这法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虽没写在书里,却很管用。”苏敬当即让下属记录下这一民间用法,补充到《太医院病案录》中:“夜游症(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