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不尽,听闻琥珀能止血,便买了商贩的“西域贡珀”,研末服用。谁知服了三日,恶露不仅没止,反而腹痛加剧,面色发紫。张仲景诊脉后,大惊:“这是中毒之象!你服用的琥珀,怕是假的。”
妇人哭着取出剩余的“琥珀”,葛洪接过一看,那“琥珀”色泽暗沉,用指甲一划便有划痕,放在火上一烤,竟散发出刺鼻的焦臭味,而非松脂的清香。“这不是琥珀,是用松香混合树脂伪造的!”葛洪怒声道,“松香性燥,有毒,产后妇人本就气血虚弱,服用假琥珀,只会加重气血瘀滞,甚至损伤脏腑。”
他当即开方:先用甘草、绿豆煎汤,解松香之毒;再用真琥珀粉一钱、当归五钱、益母草三钱,煎服以止血化瘀。妇人连服五日,腹痛渐止,恶露也渐渐干净了。
可类似的病案还在增加:有孩童服用假琥珀后,出现呕吐、腹泻;有老人用假琥珀敷伤口,伤口溃烂流脓。汉武帝得知后,震怒不已,命京兆尹严查假琥珀商贩,又召葛洪入宫,命他制定“琥珀真假辨”的方法,教百姓识别。
葛洪在未央宫前的广场上,当着百姓的面,演示如何辨别真假琥珀:
1.观色泽:真琥珀色泽温润,光照下有自然的纹路,假琥珀色泽呆板,无纹路;
2.试硬度:真琥珀用指甲划不动,假琥珀(树脂伪造)一划便有痕迹;
3.闻气味:真琥珀燃之有松脂清香,假琥珀燃之有焦臭味或塑料味;
4.验静电:真琥珀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假琥珀不能。
百姓们看得真切,纷纷拿出家中的“琥珀”检验,发现大多是假的。京兆尹也很快查明,假琥珀商贩是李少君的弟子——李少君自上次炼丹失败后,一直心怀不满,竟教唆弟子伪造琥珀牟利,还谎称假琥珀药效更强。汉武帝下令将李少君及其弟子流放边疆,又命太医院开设“琥珀义诊”,为服用假琥珀致病的百姓免费诊治。
义诊期间,葛洪遇到了一个特殊的病患:一个五岁的孩童,自从服用假琥珀后,便终日沉默,夜里啼哭不止,眼神呆滞,如同丢了魂一般。孩童的母亲哭着说:“先生,这孩子之前很活泼,服了假琥珀后,就变成这样了,求您救救他!”
葛洪想起中医“惊则气乱,神不守舍”的理论,假琥珀的毒性扰乱了孩童的心神,导致“心神不宁”。他便取来一块虫珀,研成细粉,又取来蜂蜜,调成糊状,喂给孩童。同时,他用温水将琥珀粉调成稀糊状,敷在孩童的神阙穴(肚脐)上,用纱布固定。“神阙穴是人体的要穴,能通五脏六腑,琥珀的温性通过穴位渗入体内,能安神定志。”葛洪对孩童的母亲解释道。
奇迹发生了:孩童敷药当晚,便不再啼哭,安稳睡了一夜。连敷三日,孩童竟开口说话了,还拉着母亲的手要糖吃。孩童的母亲感激涕零,对着葛洪连连叩首:“先生真是活菩萨!若不是您,这孩子就毁了。”
葛洪扶起她,叹道:“这不是我的功劳,是真琥珀的药性,也是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只是今后,大家一定要认准真琥珀,莫再被假货所骗。”
此事之后,汉武帝命太医院设立“琥珀监制处”,专门负责琥珀的采购、炮制、检验,确保流入市场的琥珀都是真的。葛洪还写下《琥珀炮制法》,详细记载琥珀的炮制过程:“取真琥珀,洗净,打碎,用酒浸泡三日,取出晾干,再研成细粉,过筛(细粉易溶于药汤,药效更佳)。若用于外敷,可与猪油、凡士林调和,制成膏状,便于涂抹。”
这一日,葛洪在太医院整理病案,发现自琥珀入药以来,已救治百姓数万:从长安的惊风孩童,到蜀地的瘟疫患者;从边疆的金疮士兵,到会稽的淋症渔民;再到如今被假琥珀所害的百姓,琥珀始终以其温润的药性,疗愈着众生的病痛。他忽然明白,中医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典籍中的记载,更在于每一次的实践,每一次的救死扶伤——这便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谛。
下卷第四回全录编纂传后世松魂珀韵续医缘
建元六年春,汉武帝在未央宫召集群臣,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决定: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