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蹒跚,便用生硬的荷兰语问:“是膝盖痛吗?”范德堡点点头,林老板便取来一包补骨脂籽,又拿出一瓶芝麻油,说:“把籽炒香,捣成粉,和油调成膏,敷在膝盖上,每日换一次,十天就好。”范德堡半信半疑,按法试用。起初,他觉得敷药处有些发烫,以为是过敏,正要取下,却被华人雇员拦住:“这是药气在驱寒,忍一忍就好。”果然,三天后,膝盖的肿胀便消了;十天后,竟能正常骑马。范德堡惊叹不已,此后每逢身体不适,都会来“同德堂”求医,还成了药铺的常客。
二、药剂师的“好奇笔记”
荷兰东印度公司有位药剂师,名叫扬·克莱默,负责为公司员工和殖民者调配药物。他听闻范德堡用华人草药治好了骨痛,便对这家“同德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日午后,他特意换上便装,来到华人聚居区,走进了“同德堂”药铺。
彼时,林老板正在柜台后炒补骨脂籽,铁锅里的籽儿发出“滋滋”的声响,一股辛香弥漫在空气中。扬·克莱默深吸一口气,觉得这气味既陌生又特别,便指着锅里的籽儿,用拉丁语问道:“这是什么草药?有什么用?”林老板虽不懂拉丁语,却从他的手势和眼神中明白,他是在问补骨脂的功效。于是,林老板取来一块竹牌,上面用汉字写着“补骨脂”,又用炭笔在纸上画了一株补骨脂植株,旁边画了一个人捂着膝盖,再画一个人脸上有白斑,最后画了一个太阳。
扬·克莱默看着画,恍然大悟:这草药既能治关节痛,又能治皮肤白斑,还得配合日光使用!他连忙从随身的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画下补骨脂的样子,又记下林老板演示的用法——炒籽敷关节,调粉涂皮肤后晒太阳。临走时,他买了一包补骨脂籽和一罐药膏,还特意问了补骨脂的生长环境。林老板告诉他:“这草喜暖,在我们家乡岭南,田埂边、山坡上都有;在巴达维亚,华人菜园里也种了不少。”扬·克莱默点点头,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封面上写着“来自中国的神奇骨草”。
三、菜园里的“草药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补骨脂,扬·克莱默特意请范德堡做翻译,再次拜访林老板,希望能亲眼看看补骨脂的生长状态。林老板欣然应允,带着他们来到自家的菜园。菜园一角,种着一片补骨脂,植株不高,枝叶呈卵形,开着淡紫色的小花,褐籽如豆,挂满枝头。
林老板蹲下身子,摘下一颗籽儿,递给扬·克莱默:“你看,这籽儿要等霜打过后采,才更有劲儿。采下来要晒干,炒的时候火不能太旺,不然会焦,就没用了。”他又指着旁边的一块菜地,那里种着生姜、桂枝,“我们配药膏的时候,常会加这些,生姜能散寒,桂枝能通络,和补骨脂配在一起,治骨痛更管用。”
扬·克莱默听得十分认真,一边点头,一边在笔记本上画图记录。他还发现,菜园里的补骨脂旁,竟种着几株荷兰本地没有的草药,林老板说:“这是茯苓、薏苡仁,和补骨脂一起煮茶,能祛湿,我们华人在船上都喝这个。”扬·克莱默尝了一口林老板泡的祛湿茶,觉得味道清甜,带着淡淡的药香。他忽然想到,公司的水手们常年在海上,也常抱怨湿气重、关节痛,或许这茶能帮到他们。于是,他向林老板买了许多补骨脂籽和搭配的草药,带回公司,分给水手们试用。
四、水手间的“治愈故事”
扬·克莱默将补骨脂籽和祛湿茶分给水手们后,没过多久,就有了惊喜的反馈。水手彼得,常年在甲板上工作,海风一吹,膝盖就痛,阴雨天更是连路都走不了。他按扬·克莱默教的方法,将补骨脂籽炒香捣成粉,和凡士林调成膏,敷在膝盖上。才敷了五天,膝盖的疼痛就减轻了;半个月后,竟能在甲板上灵活地走动。彼得特意找到扬·克莱默,激动地说:“扬,这中国草药太神奇了!比我们的止痛药管用多了!”
还有水手约翰,脸上长了一块白斑,在欧洲时,医生说这是“不治之症”,他为此十分苦恼。扬·克莱默给了他一罐补骨脂药膏,教他每日涂在白斑上,然后到甲板上晒太阳。约翰半信半疑地照做,起初,白斑处有些发红,他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