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秋收卷·白帝敛阴培根本(2)

秋收卷·白帝敛阴培根本(2)(3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郑国公身着玄端礼服,面色红润如涂丹砂,向周天子献上细竹丝编织的茶囊。“此乃小儿姬昭所制‘秋燥参茶’,”他轻晃茶囊,里面的太子参、北沙参、玉竹、桑叶发出细碎的碰撞声,“以黄河活水煎泡,可解旅途燥渴。”

茶汤冲入时,茶囊在玉杯中舒展如莲,汤色渐成秋云般的淡金色,散发出参香与桑叶的清冽。周天子饮罢,只觉喉间甘润,此前因久居深宫而生的咽干竟霍然消失。“郑国少年,竟能以草木调阴阳,”他抚掌赞叹,命人将此茶定为会盟必备贡品,“就叫‘郑伯参茶’吧!”

此事过后,姬昭的医名传至列国。他将黄河治燥的医案刻在玉简上,玉简边缘特意雕琢成梧桐叶形状,碑文曰:“秋燥伤血者,不可单用凉润,需借太子参之清补,使气能统血,血能载气。譬如秋风扫叶,必待根深方能枝茂。”刻字时,有金粉从石缝渗出,落在玉简底部,竟自然形成一枚太子参的纹样。

如今的黄河渡口,仍有老船工传下习俗:每逢秋风起时,必以太子参、桑叶泡茶,茶汤中若浮现金箔般的油花,便是当年“郑伯参茶”的遗韵。而洛邑王城的宫墙下,秋阳照耀时,偶尔能看见细竹丝茶囊的影子映在青砖上,恍若姬昭当年留下的医道精魂,在岁月里酿成了永不干涸的甘冽。

第七部分隐者授印明医道,参草留魂贯古今

立冬前夜的溱洧河被墨色雾气缠绕,河面浮冰碰撞时发出碎玉般的轻响。百草堂内,姬昭正以朱笔批注医案,案头铜灯的光焰突然爆出灯花,将墙上悬挂的《秋燥治要图》照得忽明忽暗。忽有一阵异香穿窗而入,雾气在堂中聚成旋流,隐者踏雾而立,青衫上绣着的北斗七星纹竟在雾中流转生辉,手中托着的玉印长三寸六分,恰合周天三百六十度之数。

“此乃‘秋金医印’,”隐者指尖拂过印文“白帝敛阴”,篆刻的笔画间渗出金红色的光丝,印纽上太子参与北沙参交缠的纹样竟在蠕动,宛如活物。玉印触到姬昭眉心的刹那,他顿觉丹田处升起一股清冽之气,沿任脉上涌至肺腑,此前诊治过的燥咳医案如走马灯般浮现——某武夫嗜食烤肉致肺燥,以太子参配知母而愈;某宫嫔伤于秋露,用参梨膏润肺而痊。“原来医道如溱洧之水,看似东流,实则环抱归源。”他抚掌而悟时,指缝间竟渗出淡淡的参香。

隐者指向药圃中经霜的太子参,那参株在雾中泛着莹润的光,根茎处的环状纹如金箔镶嵌:“此草春得木气而发,夏承火气而长,秋秉金气而敛,冬合水气而藏。你看它秋日根茎饱满却不张扬,此乃‘敛阴而不滞,补而不燥’,恰似白帝持衡,平调阴阳。”说罢,他以印轻叩药圃石栏,雾气中竟浮现出巨大的经络图,太子参的根须与人体肺经的走向完全重合,参叶的脉络则对应着脾经的穴位。

忽然间,隐者化作千万金蝶,每片蝶翼都印着太子参的纹样,振翅间吹落满地黄叶。姬昭拾起一片梧桐叶,见叶背天然生着太子参的根茎纹路,叶脉交汇处竟形成“肺”字的篆体。此时玉印已融入他的丹田,化作一枚旋转的金轮,轮辐上刻着“清、润、补、敛”四字,对应太子参的四气之性。

姬昭继位后,命工匠用溱洧河底的玄黄石立“秋燥论”碑。碑身刻着隐者授印的异象,碑阴详述太子参的秋用之法:“其根黄白,黄入脾土以培本,白归肺金以润燥;其性清补,清则不助火,补则不壅滞。与沙参相须,如金井汲泉;与梨膏相和,似玉壶承露。”碑成之日,有白鹤衔来带露的参种,撒在碑基周围,竟生出叶片金黄的奇异参株。

他编纂的《四时本草》中,“太子参”条目下有朱批墨注:“秋三月,肺金当令,燥邪易侵。唯此参得金气而不燥,禀土德而不滞,恰合《内经》‘燥者濡之’之旨。凡秋燥伤阴,干咳无痰,用三钱配伍北沙参、麦冬,以秋露煎服,效如桴鼓。”书页间还夹着隐者所赠的玉印拓片,拓片上的“敛”字每逢秋燥便会渗出湿润的痕迹。

千百年后,新郑故地的药农们仍遵循古训:立秋后采参需择“白帝日”,即在天干为庚辛、地支为申酉的日子,此时参根黄白分明,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雄兵连之武安君 活人禁忌2 打工三十年,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一入网游不复还 末世: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 怪谈摄影师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斗罗V:开局进化蓝银皇,我能起死回生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龙族: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