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舱的神经连接指示灯由蓝转红,同步率稳定在986。
沈逸的视线扫过终端右下角的时间戳——21:47,距离“非战斗节点行为协议”
的次全流程测试已过去十二分钟。
林悦的角色在虚拟战场中央展开护盾,地面泛起一圈微弱的光纹,战队符号在数据流中闪现o3秒,与预设完全一致。
就在光效消散的瞬间,系统警报无声弹出。
沈逸的瞳孔微缩,左眼视野中,“潜力挖掘预警”
模块突然亮起暗红色边框——新队员的操作延迟曲线出现断层式上扬,脑波监测数据显示a波剧烈震荡,心率在o8秒内飙升至162。
“断连!”
沈逸的声音压在喉间,手指已在主控台划出封锁指令。
远程强制切断神经连接的协议瞬间激活,新队员的训练舱同步弹出安全锁,舱门自动开启。
林悦几乎是撞开舱门冲出去的。
她扑到隔壁舱体旁,看见那人蜷在座椅里,右手还在无意识地抽动,指节白地扣着操纵杆。
她一把掰开他的手,终端立刻弹出红色诊断报告:“神经回路轻度灼伤,建议立即终止接入。”
沈逸已经站到医疗通道接入点,语音指令穿透训练室:“启动b级应急响应,调用随队医优先处理,封锁本次训练日志,加密等级升至三级。”
他没有提高音量,但每个词都像钉进地面。
其余队员默默关闭连接,没人说话,训练舱的冷却风扇在寂静中出低频嗡鸣。
医生赶到时,伤员已被转移到观察床。
随队医快接上监测贴片,指尖在便携终端上滑动。
“不是操作失误,”
他抬头,“是系统延迟叠加高强度神经负荷,导致反馈回路过载。
至少48小时不能接入,否则可能引持续性震颤。”
沈逸站在床尾,目光落在伤员仍未完全放松的手腕上。
那里的皮肤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像是被无形的电流灼过。
他调出刚才的模拟记录,回放第七分十九秒的片段。
林悦的护盾展开时间确实延长了o3秒,但这在协议允许范围内。
真正的问题出现在新队员的位移判定——他在规避ai控制技时,提前o2秒启动了闪现,与系统判定帧差叠加,形成了操作过冲。
他将数据片段标记为“非责任性偏差”
,上传至战队共享日志。
屏幕亮起的瞬间,林悦站在他身后低声说:“是我的动作拖慢了节奏。”
“不是你。”
沈逸关闭界面,“延迟来自服务器端同步补偿,叠加训练强度,属于不可控变量。
你执行了协议,没有越界。”
林悦没再说话,但肩膀松了一寸。
沈逸转向其他人:“今天训练终止。
所有人整理个人日志,明早八点前提交微操误差分析。
解散。”
等最后一个人离开,他重新打开“策略模拟空间”
。
界面加载时,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人员缺损,是否启动降阶推演模式?”
他输入确认指令,将伤员状态设为“不可用”
,战术权重自动重新分配。
三套模型在十秒内生成。
第一套尝试维持原体系,结果胜率跌至314,控制链断裂次数高达平均每场27次;第二套改为四人轮替控场,但协同响应时间无法压缩到12秒以下,仍低于实战阈值;第三套彻底重构节奏,将核心控制职责拆解为前置诱导与后置补控,依赖地形预判弥补人数劣势,最小理论胜率回升至5o1。
沈逸选中第三套,将其设为待验证方案。
他调出“碎片收集兑换”
界面,三枚闪烁的“战术重构碎片”
悬浮在资源栏中。
他没有犹豫,指尖划过确认区,合成指令生成:“临时协同增益卡——72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