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却来求盟,怕是别有所图。
若与楚国结盟,得罪了齐国,反而对我国不利。”
“杜大夫此言差矣。”
陈轸立刻反驳,“楚国与秦国虽有旧怨,却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
如今齐国独大,若秦国不与楚国结盟,齐国迟早会联合韩魏攻打秦国。
到那时,秦国腹背受敌,岂不是更危险?”
杜挚还要争辩,左侧的公孙衍却上前一步,对着惠文王躬身道:“大王,臣以为陈轸所言有理。
楚国实力不弱,有带甲之士百万,若与楚国结盟,其一,可牵制齐国,让齐国不敢轻易西犯;其二,可稳定我国南方边境,让我国能专心应对东方的局势;其三,楚国盛产粮食和木材,若两国互通有无,还能充实我国的国库。”
“相邦此言,怕是过于乐观了。”
另一个大臣赵良出列,“楚国若与我国结盟,万一齐国不进攻楚国,反而进攻秦国,楚国会不会出兵援助?到那时,我国岂不是成了楚国的挡箭牌?”
公孙衍摇头,语气坚定:“臣以为不会。
盟约可明确规定,若一方遭到齐国进攻,另一方必须出兵援助。
楚国若违约,我国便可以此为由,联合韩魏攻打楚国——楚国君臣精明,不会做这等赔本的买卖。
况且,如今楚国最忌惮的就是齐国,若秦国被齐国打败,楚国下一步也难逃厄运,他们必然会遵守盟约。”
惠文王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
他看向陈轸,问道:“若秦国与楚国结盟,楚国能拿出什么诚意?”
陈轸立刻答道:“我楚王承诺,秦国若与楚国结盟,楚国愿每年向秦国提供十万石粮食,五千匹锦缎;若秦国遭到齐国进攻,楚国将出兵五万,从淮北夹击齐国。
此外,楚国还愿开放边境市场,让秦国的铁器、盐能在楚国销售——这对秦国的盐铁专营之策,也是一大助力。”
殿内的大臣们听到“十万石粮食”
和“开放边境市场”
,都露出了动容的神色。
秦国虽然国力强盛,但粮食一直是短板,尤其是去年核查官吏时,现部分地方存在粮荒;而盐铁专营虽能增加国库收入,却也需要广阔的市场——楚国的提议,恰好解决了秦国的两个难题。
惠文王看着公孙衍,见他微微点头,心中便有了决断。
他站起身,声音传遍整个大殿:“寡人以为,与楚国结盟对秦国有利。
就依公孙衍之见,与楚国签订盟约!”
第四章盟约定局
三日后,咸阳宫的偏殿里,秦楚两国的使者正式签订盟约。
偏殿的正中央摆着一张案几,上面铺着白色的丝帛,丝帛上用墨笔写着盟约的条款,共有五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秦楚两国互不侵犯,若一方擅自进攻另一方,视为违约,另一方有权联合其他国家讨伐;
二、若秦国遭到齐国进攻,楚国需在一个月内出兵五万,从淮北夹击齐国;若楚国遭到齐国进攻,秦国需在一个月内出兵五万,从东郡夹击齐国;
三、楚国每年向秦国提供十万石粮食、五千匹锦缎,秦国每年向楚国提供五千件铁器、一万斤盐,双方以平价交易;
四、秦楚两国开放边境市场,允许两国商人自由往来,免除关税;
五、盟约有效期为五年,五年后若双方无异议,可自动续约。
陈轸和秦国的太仆(负责起草盟约的官员)分别在丝帛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用朱砂按上指印。
惠文王和特意从郢都赶来的楚国令尹昭阳,也在盟约上签下了名字。
签约仪式结束后,惠文王在咸阳宫设宴款待昭阳和陈轸。
宴席上,惠文王举起酒爵,对昭阳笑道:“令尹此次前来,为秦楚两国的盟约立下了大功。
寡人相信,有了这份盟约,齐国必不敢轻易妄动。”
昭阳也举起酒爵,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