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种庄稼的要点。
如今,他已经能熟练地照料麦田和桑苗,还能帮着王二柱解决播种的问题,甚至还和张老板定下了每月十匹帛的生意。
风轻轻吹过,带来桑苗叶子“沙沙”
的声响。
赵满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村落里亮起的灯火,一盏盏灯火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西的田野上。
他忽然觉得,这河西的春天,比关中的春天更暖、更有希望。
这片土地上,有官府挖好的灌渠,有农桑官教的新农技,有一起劳作的邻里,还有他亲手种下的麦苗和桑苗,更有他对未来的期盼。
赵满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麦苗的叶片,叶片上还带着夕阳的温度,软软的、暖暖的。
他想起农桑官说的“耕织兴,则秦国兴”
,以前他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如今他明白了——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农户,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种出粮食,织出帛布,秦国的根基就会越来越稳,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夜色渐渐浓了,赵满扛起锄头往家走。
路上,他遇到了王二柱,王二柱手里拿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刚从自家菜园里摘的青菜:“满哥,刚摘的青菜,你拿些回去,给嫂子和穗儿尝尝。”
赵满接过青菜,心里暖暖的:“谢了二柱,明天我给你拿些刚织好的布,你给弟妹做件新衣裳。”
回到家,李氏已经做好了晚饭,粟米饼的香气弥漫在屋里。
赵穗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一根桑枝,正在练习编草绳。
看到赵满回来,她赶紧跑过去:“爹,今天农桑官说,等桑苗再长大些,就给我们蚕种,到时候我来养蚕!”
赵满摸了摸女儿的头,笑着说:“好,到时候穗儿就是家里的养蚕能手。”
一家人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粟米饼,聊着田里的庄稼和桑苗,屋里的笑声不断。
窗外,桑苗的叶子在夜风里轻轻晃动,织机静静地立在院子里,仿佛也在期待着明天的忙碌。
赵满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踏实感——他知道,只要他好好照料这片土地,好好织布,家里的日子就会像这河西的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和希望,一步步朝着好日子走去。
接下来的日子,赵满更加用心地照料麦田和桑苗。
麦苗长得越来越壮,叶片也越来越宽,开始抽穗了;桑苗的叶子也长得又大又厚,绿油油的,一眼望去,满是生机。
农桑官如约给农户们了蚕种,赵穗果然成了家里的养蚕能手,每天都仔细地给蚕宝宝换桑叶,清理蚕沙,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从白白胖胖的幼虫变成一个个金黄的蚕茧,她的脸上满是欢喜。
到了初夏,麦田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风一吹,就掀起层层麦浪,空气中满是麦香。
赵满和王二柱互相帮忙,收割麦子、脱粒、晾晒,忙得不亦乐乎。
新打的麦子装在麻袋里,堆在屋里的角落,看着那满满的粮食,赵满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是他在河西的第一茬收成,一亩地收了三石多麦子,比在关中时多收了近一石。
卖麦子的钱还没焐热,张老板就派人来取帛了。
看到赵满织的帛,来取货的伙计连连称赞:“赵大哥,你织的帛越来越好了,张老板说,下次还要给你涨价钱。”
赵满听了,心里更欢喜了,他知道,只要他继续努力,家里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夏日的河西,格外热闹。
农户们有的在田里种粟米,有的在屋前养蚕,有的在院子里织布,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新迁来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村落里盖起了更多的土坯房,还开了一家小铺子,卖些油盐酱醋和日常用品,农户们不用再跑远路去镇上买东西了。
赵满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他用卖粮和卖帛的钱,买了一头黄牛,还添了一张新的织布机,李氏和赵穗也能一起织布了。
王二柱家的日子也不错,他种的粟米收成很好,还学着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