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197集 十国间人口流动与户籍冲突

第197集 十国间人口流动与户籍冲突(3 / 7)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不败战神 尘暮归残楼 你惹他干嘛,他连昆仑都敢踏平 清灵爱忘羡

0t;(《蜀祷杌》),但为防止人口外流,规定&0t;凡出蜀境者,需持官府路引,违者以逃户论&0t;(《十国春秋·前蜀世家》)。

这种封闭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障了蜀地的人口稳定,但也导致后期&0t;民多逋逃,户口减耗&0t;(《宋史·后蜀世家》)。

南汉政权的户籍管理则具有明显的民族融合特征。

刘?据有岭南,境内百越族群众多,因此实行&0t;华夷分籍&0t;制度,&0t;汉户输赋役,俚户输土贡&0t;(《南汉书·食货志》),这种政策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传统,又保证了政权的财政收入,但也造成了户籍体系的二元割裂,为后世埋下民族矛盾隐患。

(三)户籍政策的核心差异与博弈逻辑

十国户籍政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户籍登记的标准,中原政权延续唐代&0t;计丁授田&0t;,以丁口为核心;南方政权则多以&0t;田产&0t;为登记依据,如南唐&0t;以田定籍,田多者为上户&0t;(《续资治通鉴长编》)。

二是对流民的态度,中原政权多采取强制归业政策,而南方政权则以招徕为主,如吴越&0t;流民复业者,赐田五亩,免租三年&0t;(《吴越备史》)。

三是赋税征收的方式,中原仍行&0t;两税法&0t;,而南方多实行&0t;以户等定税&0t;,如闽国&0t;户分五等,上等输钱,下等输谷&0t;(《十国春秋·闽世家》)。

这些差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博弈逻辑。

对人口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政权的赋税与兵源,因此各政权都试图通过户籍政策增强实力。

南唐通过&0t;土、客分籍&0t;既吸纳了北方人才,又防止了本土人口流失;吴越通过商业户籍政策积累财富;而中原政权则因战乱频繁,始终处于&0t;争民&0t;与&0t;失民&0t;的恶性循环中。

这种户籍政策的博弈,本质上是分裂时期各政权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也成为人口流动与社会冲突的重要诱因。

三、赋役纠葛:人口逃亡引的跨政权经济冲突

十国时期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原本基于户籍的赋役征收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人口逃亡引的赋税纠纷成为政权间经济冲突的主要形式。

这种纠纷不仅涉及具体的财政利益,更牵动着政权的统治根基,形成了复杂的跨政权经济博弈格局。

(一)逃户赋税的追缴与转嫁

人口逃亡导致原户籍所在地的赋役流失,因此各政权普遍采取追缴逃户赋税的政策,由此引了大量跨政权经济纠纷。

后梁时期,魏博镇百姓逃亡至吴地,后梁政府&0t;遣使至吴,请追逃户赋&0t;(《旧五代史·梁太祖纪》),吴政权以&0t;逃户已入吾籍,当为吾民&0t;为由拒绝,双方为此爆边境冲突。

这种情况在十国时期极为普遍,《五代会要·逃户》记载:&0t;诸州逃户,其赋税并仰邻保代纳,或流亡他境,则移文追征&0t;,这种&0t;邻保代纳&0t;与&0t;移文追征&0t;的政策,将赋税负担转嫁到未逃亡者或流入地政权身上,加剧了社会矛盾。

南唐与吴越的赋税纠纷尤为典型。

昇元年间(937-943年),南唐境内&0t;逃户多入吴越,唐主遣使请吴越归之,吴越王不许,曰:&039;难民来归,吾不忍驱之&039;&0t;(《资治通鉴·后晋纪三》)。

南唐遂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禁止与吴越通商,导致&0t;两国贸易断绝,物价腾贵&0t;(《江南野史》)。

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吴越允许南唐遣使至境内核查逃户,对愿归者给以路费,不愿归者则由吴越代纳部分赋税。

这种妥协反映了政权间在人口与赋税问题上的相互制衡。

后蜀与南平的赋税纠纷则体现了特殊的地缘关系。

后蜀据有巴蜀,而南平(荆南)控扼长江中游,后蜀逃户多经南平南下,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重生都市之修真弃少 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 偏护寡嫂不成婚?扇完巴掌嫁权臣 首富大小姐是农村来的 传奇生涯:我是神医 小司机的美女总裁老婆 穿越,但是钢铁雄心系统 重生八零:一脚踹飞恶婆婆 有那么多前女友,我真的是被迫的 这个明星只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