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永续舰的光感叶片在“灰雾星域”
的边缘开始暗淡时,小星才真正理解“边缘”
二字的含义。
这里的星尘稀薄得像风中残烛,每一粒光点都裹着灰蒙蒙的尘埃,仿佛被宇宙遗忘在角落。
星图上标注的“边缘星域”
,其实是无数个挣扎求生的小文明聚集地,他们从未听说过星盟枢纽,更不知道“星尘之约”
为何物,只靠着最原始的方式,在贫瘠的星尘中延续着文明的火种。
“探测器显示,这里的星尘能量只有星盟枢纽的三十分之一。”
技术员调整着设备参数,语气里满是凝重,“而且含有大量‘工业残留’,像是被更达的文明掠夺后,随意丢弃的‘废料场’。”
小星驾驶着探测艇穿过一片漂浮的金属废墟,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口紧:一颗表面布满裂痕的行星上,一群皮肤黝黑的“岩居人”
正用简陋的工具凿开岩层,试图从石头缝里抠出几粒微弱的星尘。
他们的衣服是用星舰残骸的布料拼凑的,孩子们则赤着脚在滚烫的沙地上奔跑,手里攥着用碎镜晶片做成的玩具——那镜片上反射的,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属于星盟枢纽的璀璨星空。
“他们叫‘锈铁文明’,”
老周通过远程数据库比对出零星信息,“三百年前被掠夺族洗劫过,星尘储备被一扫而空,母星的生态系统彻底崩溃,只能在废墟里苟活。”
探测艇降落在一片废弃的采矿场时,十几个岩居人举着石矛围了上来。
他们的眼神里没有好奇,只有警惕与恐惧,喉咙里出低沉的嘶吼,像是在警告外来者不要靠近。
小星示意队员放下武器,自己则从舱内取出一小袋星尘稻种子——这是老农特意让她带上的,说是“最能代表共生善意的礼物”
。
当她将种子递过去时,一个年长的岩居人迟疑地伸出手。
他的手掌布满老茧,指甲缝里嵌着黑色的矿渣,指尖触到种子的瞬间突然缩回,仿佛那不是粮食,而是会灼伤皮肤的火焰。
小星明白,长期的掠夺让他们对“馈赠”
充满戒心,便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在沙地上挖了个坑,将种子埋进去,又浇上从永续舰带来的星尘水。
奇迹在三天后生。
第一株星尘稻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叶在灰雾中舒展,虽然不如星盟枢纽的稻苗茁壮,却带着顽强的生机。
岩居人围在幼苗旁,脸上的警惕渐渐被好奇取代,那个年长的岩居人甚至学着小星的样子,用手掌轻轻抚摸叶片,粗糙的指尖与柔嫩的芽叶相触时,小星仿佛听到了两个文明跨越隔阂的第一声心跳。
“他们不是拒绝善意,是忘记了如何接受。”
小星在探测日志里写道,她让队员取出星尘转换器的简易图纸,教岩居人如何收集稀薄的星尘能量,“就像干涸的土地遇到雨水,第一反应不是滋养,是害怕被冲刷得更破碎。
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灌输‘星尘之约’,是先让他们相信,宇宙里还有愿意与他们共生的文明。”
在锈铁文明的聚居地停留的日子里,小星现了更多隐藏的智慧。
岩居人虽然工具简陋,却懂得“分时采矿”
——每天只开采岩层的十分之一,让剩下的部分自然恢复星尘能量;他们用星舰残骸搭建的房屋,能巧妙地引导灰雾中的星尘聚集,形成微弱的能量屏障;甚至孩子们的玩具镜晶片,也被他们用来折射仅有的阳光,为幼苗提供生长所需的光照。
“这些都是最朴素的永续之道。”
小星看着岩居人用星尘稻壳喂养的蜥蜴,那些蜥蜴的粪便又被用来滋养稻苗,形成了微型的循环系统,“他们没有听过永恒星核的法则,却在用生存本能践行着平衡与循环。”
离开锈铁文明前,小星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星尘培育设备和足够的种子。
年长的岩居人将一块磨得光滑的铁矿石送给她,上面用星尘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