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拿下,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打乱了他欲让盟军先行消耗、自己再趁机收取关中的计划。
他强笑着向李密道贺,心中却暗骂宋老生无能,更对那神秘的“殇”生出了极大的忌惮。
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人,则是眼红不已。
霍邑之战的“胜利”,仿佛印证了盟约中“谁拿下城池越多好处越大”的规则,刺激得他们摩拳擦掌,纷纷要求下一个进攻机会,恨不得立刻也去打下一座城来。
而真正洞察了几分玄机的人,如窦建德、罗艺,则对战斗中那支神秘的“河东援军”和宋老生撤退的果断心存疑虑,觉得这场胜利透着一股诡异。
风摇子(鬼谷道)则暗中满意,混乱的种子已经播下,盟军的内斗和贪婪已被激发,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至于殇,他平静地接受了李密的封赏和众人的“赞誉”,心中却无半分喜悦。
他知道,这只是一场精心导演的戏。
霍邑的“陷落”,不过是更大风暴的开始。
宋老生的五万生力军成功撤退,将在下一道防线上发挥更大作用。
而李密和他的盟军,正被虚假的胜利推向更危险的深渊。
鼠雀谷会盟后的第一战,就在这样各方“满意”又各怀鬼胎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七
霍邑“大捷”的喧嚣尚未平息,一股新的、更复杂的波澜又在鼠雀谷反隋联盟中激荡开来。
就在李密大肆庆功、诸路盟侯眼热不已之际,一支规模庞大的车队,在一队精锐突厥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驶入了联军大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被各路反王视为背后最大靠山和“影子大股东”的东突厥的使者团!
为首者,乃是突厥南颜可汗帐下的心腹重臣之一——阿史那·辛明,态度倨傲,顾盼自雄。
他的到来,立刻在联盟中引起了轰动。
诸路反王,无论是李渊、李密这样的大佬,还是刘武周、梁师都等依附突厥起家的军阀,亦或是窦建德、罗艺等相对独立者,都不敢怠慢,纷纷出迎,态度恭敬甚至带着几分谄媚。
毕竟,突厥的铁骑和支援,是他们敢于反隋的重要底气之一。
阿史那·辛明在中军大帐接受了众人的拜见,他高高在上地宣读了始毕可汗的“嘉奖敕书”,无非是称赞盟军霍邑之功,勉励他们再接再厉,早日攻入关中,推翻暴隋云云。
这些空话套话,反王们听听也就罢了,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支援。
然而,当突厥使者令人抬上一箱箱“赏赐”时,帐内的气氛却变得微妙起来。
箱子打开,刹那间珠光宝气,几乎晃花了众人的眼睛!
里面,装满了来自西域和草原的金银器皿、硕大的珍珠、成色的玛瑙、璀璨的宝石、精美的丝绸、象牙犀角……琳琅满目,价值连城!
若是和平时期,任何一件都足以让人疯狂。
但此刻,是在前线,是在十几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急需补充兵甲箭矢的战场上!
刘武周第一个忍不住,他性子最直,看着那满箱的金银财宝,咧了咧嘴,瓮声瓮气地问道:
“辛明特勤,可汗的赏赐真是……真是豪阔!不知……可有牛羊粮食、箭镞刀枪随后运到?弟兄们打仗,肚子要吃饱,手里家伙要趁手啊!”
阿史那·辛明闻言,脸上倨傲的笑容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他操着生硬的汉语道:
“刘王何必心急?可汗的恩赏,自然是最珍贵之物。有了这些金银珠宝,还怕买不到粮食兵器吗?我突厥勇士,向来是以战养战,夺取敌人粮草装备为己用!这才是强者之道!”
此言一出,帐内许多反王脸色都有些不自然了。
话说得漂亮,可现实是,周边郡县早被他们搜刮过一遍,隋军又坚壁清野,粮食奇缺,有钱都未必能立刻买到大批粮草。
至于兵器,优良的军械制造岂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李渊心中暗骂突厥狡猾,只给虚财,不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