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了一个太子争论,争来论去的,不知怎么的就论到刘徽头上,竟然有人说,一切可能是刘徽有意为之,意在谋害太子。
此言一出,更热闹了。
大汉的公主谋害太子,他们可是一母同胞的姐弟!
况且,刘徽是公主,一个公主,将来刘彻百年之后唯一能够倚仗的难道不是太子?
害了太子,卫子夫膝下唯有三女一子,太子如果无法顺利继位,难道别的人登上皇帝位,会比刘据对刘徽更好吗?
刘徽是疯了才有可能做出谋害太子的事!
没错,几乎在听到此事时,都认为不可能。
刘徽又不傻,一母同胞的兄弟她不乐意让他上位,而是要把人拉下马,疯了吧!
没错,正常人都不认同。
可是如果刘徽企图总揽大权,是一个成年皇帝更好控制,还是一个未成年只能依靠她的小皇帝更容易控制?
从利于己角度考虑问题,刘徽是大权在握吧。
如果太子失德,真有一天皇帝驾崩,她能不能做到想让谁当皇帝就可以当皇帝?
那必须的可以!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去相信,啊,刘徽为了以后控制整个大汉,不惜构陷自己的亲弟弟,当今的太子殿下,只为了让刘据失尽人心。
刘徽得知那样的流言,不得不说,一个个的脑洞开得不错。
于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寻上门来了,话里话外的意思无一例外不是可以助刘徽一臂之力。
当收到钩弋夫人传来的消息时,道愿意成为刘徽手中的那把刀。
刘徽也不客气的道:“好啊,那就请夫人拿出诚意来,比如帮我找出是谁构陷的太子。”
让人传回给钩弋夫人的话,刘徽确实是不怀好意。
正因为是不怀好意,刘徽十分期待各方的反应。
当然,满天下的人也都在等刘徽的反应。
刘徽针对外面传扬的消息,暗指刘徽是有意对付刘据的幕后之人,到底怎么看?
刘徽完全无意说明她的想法,把水搅浑啊,证明有人慌了。
既然慌了,刘徽归到本质。
考题是如何泄露的。
不巧,刘徽拿到了那一份泄露出去的试卷。
如此,案子可以查清楚。
刘徽执考卷入宫,于未央宫前请道:“请父皇将当日所有出入出题地的人召集在一起。
泄露考题一案,已然大白于天下。”
闻刘徽所言,铁雄等负责查查案子,因案子还扯上刘徽,道刘徽是那一个构陷太子的人,满朝的人心急的不知凡几,恨不得赶紧把案子查个水落石出。
偏,人死得七七八八,查出来的证据又都指向太子。
没有证据证明刘据的清白,而刘徽那儿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是刘徽构陷太子,外面传得沸沸扬扬,不知道的怕是以为有人亲眼看到刘徽如何构陷的太子。
把刘徽扯上,是要让本来就乱的长安更乱!
鸣堂和太学之前因为刘据吵,如今更为着刘徽吵。
他们争论不休,有相信谣言的,也有不相信的。
吵也就算了,还打起来。
敢打架,卫禧作为京兆府尹得管。
有一个算一个,敢闹的事人无一例外,全都锁大牢去。
卫禧果断拿人,而且义正辞严,因而自那以后再不敢有人打架。
但吵得越来越激烈!
要是再不想想办法把事情查个清楚,怕是有人要闹事了。
有人都到刘徽的公主府前向刘徽讨要一句准话。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接二连三的人聚集在公主府门前,企图以势压人逼刘徽出面。
卫禧又出现了。
聚集在刘徽的公主府门前,有碍人出入,再不走捉人了!
一群想找答案的人!
恨恨的盯向卫禧,不明白怎么会有像卫禧这样可恶的人。
卫禧嘴又不是不会说话,和一群不服气的人毫不留情的怼上,提醒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