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人们心中对历史的敬意与记忆的传承。
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再次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再次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
南锣鼓巷的春风依旧带着些许寒意,但阳光已经变得温暖起来。街道两旁的柳树抽出了新芽,绿意盎然,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生机。
纪念馆的展厅内,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自从《烽火传音:战地通讯的记忆》一书出版,以及纪录片的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段被遗忘的历史。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历史学者前来调研,甚至有不少外地游客特意前来,只为亲眼看看这些承载着记忆的展品。
林淑芬和赵志远站在展馆的一角,看着讲解员正为一群学生讲述那段战地通讯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林阿姨,您觉得咱们接下来还能做些什么?”赵志远轻声问道。
林淑芬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可以尝试把这段历史带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它,记住它。”
赵志远眼前一亮:“对啊!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烽火传音进校园’的巡展活动,把部分展品和讲解内容带到学校,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这段历史。”
“这个主意不错。”林淑芬点头,“不过,巡展需要场地、设备、讲解员,还有运输和安保,得好好规划一下。”
赵志远立刻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我可以联系几所重点中学,先从市内的学校开始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全市。”
林淑芬看着他认真记录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那就从下个月开始筹备吧。”
接下来的几周,纪念馆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巡展活动。他们从展品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物件,包括老式电台、通信员的日记、战场上的电报稿等,同时制作了便携式展板和讲解视频,方便在学校中展出。
赵志远亲自联系了五所中学,包括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职业中学,确保巡展的受众群体多样化。他还邀请了几位老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亲自为学生们讲解那段历史。
巡展的第一站,是市第一中学。活动当天,学校的礼堂座无虚席,学生们早早地就坐在座位上,等待展览的开始。
林淑芬作为主讲人,走上讲台,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段关于勇气、责任与牺牲的历史。”她缓缓开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却同样肩负着生死攸关的使命??他们,是战地通讯员。”
她一边讲述,一边展示着展板上的照片和实物。学生们听得入神,不时低声议论,有人甚至悄悄抹起了眼泪。
赵志远在一旁协助讲解,他播放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