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海的口述视频,视频中,老战士讲述着当年在战壕里发送电报的经历,声音沙哑却坚定。
“那一刻,我知道,每一个字都可能是最后的告别。”张老的声音回荡在礼堂中,“但我们不能停下,因为每一个字,都可能改变一场战斗的命运。”
视频结束后,现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谢谢你们,让我们知道了这些故事。”一位学生站起来,声音哽咽地说,“以前我总觉得历史很遥远,但现在,我觉得它就在我们身边。”
林淑芬看着他,心中满是欣慰:“历史,从来都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巡展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随后的几站也反响热烈。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联系纪念馆,希望加入巡展计划。
“林阿姨,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巡展带到外地?”赵志远兴奋地说,“我听说邻省的几所学校也想看看这个展览。”
林淑芬点头:“可以考虑,但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协调。我们得先确保本地的巡展稳定运行,再逐步向外扩展。”
与此同时,纪念馆的研究中心也逐渐步入正轨。几位历史学者开始对战地通讯史进行系统研究,整理出更多珍贵的资料。
“林主任,我们发现了一份新的电报稿,是当年一位通讯员留下的。”一位研究员拿着文件走进办公室,“内容涉及一次关键的战役部署,很有研究价值。”
林淑芬接过文件,仔细阅读后点头:“这份资料很重要,可以补充我们展区的内容。”
她随即安排团队对展区进行更新,新增了这份电报稿的原件展示,并在讲解词中加入了新的细节。
“我们要让每一次展览,都能带来新的发现。”林淑芬在团队会议上说道,“历史不是静止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去讲述。”
赵志远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敬意。他知道,林淑芬从未停止过对这段历史的守护,而他,也将继续陪伴她,一起走下去。
南锣鼓巷的春风依旧吹拂着展馆门口的红旗,也吹动了人们心中对历史的敬意与记忆的传承。
林淑芬站在展馆门口,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再次许下承诺:“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