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将周敬之拉到自己身后,动作里满是保护的意味——他用后背挡住周敬之,左手护着木箱,右手推着前辈向安全区域移动,眼神里的坚定与担当,让台下观众忍不住鼓掌叫好。
这一段充满张力的对手戏,姜柏宸与郭大老师的演技碰撞火花四溅——一个是文人的坚守,一个是劫匪的蛮横;一个眼神里满是信念,一个眼里全是贪婪,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特质在舞台上交织,将剧情的冲突推向顶点。台下观众的心跳都跟着剧情节奏加快,不少人紧紧攥着拳头,嘴里小声念叨着:“加油!别让他们抢走典籍!”
“临终托付”的戏份则将全剧情感推向顶点。舞台灯光换成柔和的暖光,王进松老师饰演的老队员李大叔躺在铺着干草的“山洞”角落,胸口缠着渗血的布条,布条边缘还沾着“泥土”,气息微弱得仿佛随时会中断,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艰难的起伏。他颤抖着伸出手,指尖苍白,指着身边的一个小木箱,对蹲在旁边的沈知远说:“知远……这是我……从北平带出来的《论语》刻本……是我爹当年……留给我的念想……你一定要……把它护送到安全的地方……别让它……毁在乱世里……”
姜柏宸抓住机会,抱着木箱踉跄着后退,却没忘伸手将周敬之拉到自己身后,动作里满是保护的意味。这一段充满张力的对手戏,姜柏宸与郭大老师的演技碰撞火花四溅,台下观众的心跳都跟着剧情节奏加快,不少人紧紧攥着拳头,为沈知远捏了一把汗。“临终托付”的戏份则将全剧情感推向顶点。王进松老师饰演的老队员李大叔躺在干草堆上,胸口缠着渗血的布条,气息微弱得仿佛随时会中断。他颤抖着伸出手,指着身边的一个小木箱,对沈知远说:“知远……这是我……从北平带出来的《论语》刻本……你一定要……把它护送到安全的地方……”沈知远跪在他身边,双手轻轻握住李大叔的手,指尖能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冰凉。他没有哭,却红了眼眶,声音哽咽却坚定:“李大叔,您放心,我一定会把它和所有典籍一起,安全送到目的地,绝不会让您的心血白费。”李大叔缓缓点头,眼神里满是欣慰,嘴角微微扬起:“好……好……我……我能看到……典籍安全……就放心了……”话音未落,他的手无力地垂落,眼睛缓缓闭上。沈知远再也忍不住,眼泪从眼角滑落,却依旧轻轻将那本《论语》刻本放进自己的木箱,小心翼翼地盖好箱盖,对着李大叔的遗体深深鞠躬,动作里满是敬重与悲痛。王进松老师将老队员临终前的释然与牵挂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姜柏宸的哭戏更是极具感染力——他没有号啕大哭,只是让眼泪无声滑落,眼神里的悲痛与坚定交织,既展现了失去同伴的哀伤,又传递出完成使命的决心。剧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掌声持续了近一分钟,甚至盖过了舞台上的背景音乐。粉丝们激动地挥舞着灯牌,大声呼喊:“姜柏宸!好样的!”“王进松老师太棒了!”剧情接近尾声时,“晨曦”终于照进“山道”——舞台灯光换成温暖的金色,模拟出黎明的光芒。沈知远抱着典籍木箱,带着剩下的队员,终于抵达了安全地带。当他将木箱交给当地文化馆工作人员时,双手轻轻抚摸着箱盖,动作里满是不舍与欣慰。他站在舞台中央,望着远方渐渐升起的“朝阳”,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历经磨难后的轻松,有完成使命后的安心,更有对文脉传承的希望。他缓缓举起右手,对着远方敬了一个礼,仿佛在向那些为护书牺牲的前辈致敬,也向这段艰难却伟大的旅程告别。台下的白露早已泪流满面,她想起在横店时,姜柏宸为了琢磨“完成使命”时的笑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从最初的生硬到后来的自然;想起他熬夜翻看《中国典籍西迁史》,只为了更贴近沈知远的心境;想起他在京都大剧院排练时,为了一个弯腰护箱的动作,反复请教王进松老师,直到满意为止。如今,那个曾经在老戏骨面前略显紧张的年轻人,已经能独当一面,用演技征服全场观众。当舞台中央的“朝阳”灯光渐暗,厚重的红色幕布缓缓落下,剧场内的掌声与欢呼声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像潮水般愈发汹涌。观众们纷纷站起身,挥舞着灯牌与应援横幅,嘴里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