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演员们的名字,连坐在后排的老年观众都激动地拍着手,眼中满是震撼与不舍。片刻后,幕布再次缓缓拉开,聚光灯首先聚焦在舞台右侧——陈导明老师拄着拐杖,率先走上谢幕台。他依旧穿着戏中的灰布长衫,只是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对着观众深深鞠躬。紧随其后的是葛幼老师,她牵着一位扮演年轻队员的小演员,步伐从容,挥手向观众致意,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慈祥。郭大老师、王进松老师、陈宝郭老师等老艺术家们也陆续登场,他们站成一排,对着观众鞠躬、挥手,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观众的尊重与对艺术的敬畏。剧场内的掌声愈发热烈,粉丝们激动地喊着:“陈老师好!”“葛老师辛苦了!”就在这时,聚光灯突然转向舞台左侧,姜柏宸缓缓走了出来。他依旧穿着沈知远的素色长衫,衣摆上的“泥点”与“雪渍”还未褪去,眼神里依旧带着几分角色的沉静——显然,他还未完全从沈知远的心境中走出来。他没有立刻走到队伍中间,而是在舞台中央站定,先是缓缓张开双手,手掌微微向上,仿佛还在守护着那箱看不见的典籍,动作里满是对角色的眷恋;随后,他的双手自然垂落,在身前轻轻交叉,身体缓缓前倾,深深鞠躬。那鞠躬的幅度很大,停留了近三秒,仿佛在向观众致敬,也在向沈知远这个角色告别。此刻的他,眼神里没有了舞台上的坚定与悲壮,却多了几分谦逊与动容,眼眶微微泛红,显然还沉浸在剧情的情绪里。台下的白露看到这一幕,眼泪再次滑落,她知道,姜柏宸此刻的鞠躬,不仅是对观众的感谢,更是对这段演艺经历的珍视,对沈知远这个角色的敬畏。“姜柏宸!”“沈知远!”粉丝们的呼喊声瞬间响彻剧场,灯牌上的名字在灯光下格外耀眼。姜柏宸直起身,对着观众挥手,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容,却依旧带着几分沈知远的温和。他慢慢走到老艺术家们身边,站在陈导明老师与葛幼老师中间,再次与大家一起鞠躬。陈导明老师侧过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满是认可;葛幼老师也对他笑着点头,仿佛在说“你做得很好”。谢幕持续了近十分钟,观众们依旧不愿离去,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直到工作人员再次拉上幕布,剧场内的灯光渐渐亮起,还有不少观众站在座位旁,对着舞台方向挥手,嘴里念叨着:“太精彩了!!!”“还想再看一遍!”后台里,呵呵抱着相机冲到姜柏宸面前,眼眶通红:“姜柏宸!你演得太好了!尤其是谢幕时的那个鞠躬,我都跟着哭了!”林星婉也走上前,递过一瓶温水:“演出太成功了,你刚才在‘深夜抄录’那场戏里,手指握笔的姿势都跟史料里记载的文人一模一样,细节太到位了。”白露则轻轻握住姜柏宸的手,眼里满是温柔:“宸宸,你做到了,你让沈知远真正活在了舞台上。”姜柏宸看着身边的三人,又望向窗外——京都的夜空里挂着几颗明亮的星星,雨已经停了,空气里满是清新的气息。他知道,这场《长安雪》的演出,不仅是一次话剧呈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用演技,让观众看到了乱世中文人的坚守,感受到了文脉传承的力量。而这,只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未来,他会带着这份对角色的敬畏与热爱,继续演绎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故事,让更多人记住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与精神。
当《长安雪》谢幕的红色幕布彻底落下,京都大剧院外的夜空被粉丝们的欢呼声点亮。
刚走出剧院的观众们还沉浸在剧情的余韵里,有人红着眼眶讨论“临终托付”的催泪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