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建议”
绞尽脑汁。
过程极其痛苦。
我需要在“天才自学少女”
和“完全看不懂天书”
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最终稿子里的专业术语不能太多,但核心思路必须清晰,还得用这个时代的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好不容易憋完了稿子,寄了出去。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塑料厂的技术副厂长亲自带着感谢信和五十块钱奖金找到机械厂来了!
原来我的建议精准地切中了他们的痛点,按照我的方案调整参数后,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
这位副厂长握着陈总工的手,把我夸成了朵花,说什么“机械厂真是藏龙卧虎”
、“一个小姑娘就有这般见识,未来不得了”
!
陈总工脸上倍有面子,看我的眼神更像看亲闺女了。
技术科的人更是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只有一个人,越来越不爽。
那就是李文斌。
他原本是厂里的知青技术员,学历高人又“斯文”
(表面上),很受一些老师傅和领导的喜欢(尤其是被他外表蒙蔽的)。
但自从我来了之后,他的风头被抢得一点不剩。
以前大家说起厂里的年轻技术骨干,都会提他李文斌一句。
现在?全是“那个神叨叨的小沈”
。
以前他下车间,老师傅们客气地叫他“李技术员”
。
现在?老师傅们看见我老远就喊“沈工”
,对他只是点点头。
更让他憋屈的是,他偷偷研究过我解决的那些问题,有些他甚至看不懂我是怎么想到的!
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嫉妒。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在背后说些怪话。
“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能懂这么多?别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吧?”
“女孩子家,还是安稳点好,整天在车间钻来钻去像什么样子。”
“她那套神神叨叨的,一点也不科学,指不定哪天就捅出大篓子。”
这些话或多或少也传到了我耳朵里。
我对此嗤之以鼻。
科学?姐背后站着两位来自未来的科学家!
你跟我讲科学?
而且,我知道,收拾他的机会快来了。
因为罗一鸣告诉我,厂里那台最重要的、也是年代最久远、毛病最多的苏式大型龙门铣床,最近状态越来越不稳,大修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
而负责牵头制定大修方案的,正是技术科的李文斌。
根据罗一鸣的扫描和历史数据分析,那台机床的核心部件——一套极其精密、国内无法生产、全靠进口(且现在大概率买不到)的主传动齿轮箱,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而李文斌制定的方案,根本没能准确诊断出这个问题,只是做一些常规的维护和更换,完全是隔靴搔痒。
一旦按照他的方案大修后开机……后果不堪设想。
【齿轮箱疲劳裂纹已扩展至临界点。
预计满载运行不过5o小时便会生断裂性损坏。
】罗一鸣给出了冰冷的判决。
【啧啧,这要是炸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轻则机床报废,重则……嘿嘿。
】古博士看热闹不嫌事大。
我坐在我的小办公桌前,慢悠悠地喝了口搪瓷缸里的热水。
李文斌啊李文斌,这次可是你自己把脸伸过来让我打的。
就等着大修那天,看你如何收场。
(第二十八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