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而非充满灵性与情感的请求。
当他再打开莱茵河出版社的译稿时,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
欧洲的译本充满了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从句,试图用哲学的厚重去包裹这个故事,结果反而让小王子的形象显得过于老成和忧郁,失去了那份洞穿世事的、天真而残忍的纯粹。
“果然如此……”
周硕叹了口气。
这些顶尖的翻译家们,技术无可指摘,但他们是从“文学”
或“哲学”
的高度俯视这个故事,而非用一个“孩子”
的视角去平视它。
他们译出了形,却或多或少地丢失了魂。
所幸,周硕早有准备。
他点开了文件中由那几位龙国翻译专家独立完成的“参考译本”
。
只读了开篇那幅“蟒蛇吞大象”
的画,周硕的嘴角便露出了笑意。
龙国的翻译家们完美地把握住了那种“孩童叙事”
的语调,既保留了原文的诗意与空灵,又用另一种语言,神奇地复现了那种介于天真和深刻之间的独特气质。
尤其是“驯化”
(ta)一词的处理,龙国专家并未停留在字面,而是在后续对话中巧妙地融入了“建立独一无二的联结”
(estab1ishauniebond)的解释,精准地传递了原着关于“爱与责任”
的核心。
周硕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将龙国的参考译本了回去,附上了一封措辞礼貌但立场极其坚定的邮件:
“尊敬的先生们,贵团队的译稿精湛绝伦,充分展现了贵方的专业水准。
然而,经我方审阅,认为其风格与原作精神存在些许偏差。
随信附上我方提供的‘风格参考译本’,它更贴近作者所欲表达的原始意境。
为保障全球版本的统一性与原作神韵,恳请贵方以此版本为最终基准,进行必要的调整。
望理解。”
邮件出后,大洋彼岸的编辑部里,无疑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与争论。
让心高气傲的顶级翻译家以他人的译本为基准,这是从来没有生过的事情。
然而,当对方仔细研读完龙国专家的译本后,最初的抵触逐渐被惊讶与叹服所取代。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来自龙国专家的译本,确实更准确地捕捉到了那难以言喻的“灵魂”
。
一场潜在的翻译灾难,终于在周硕的远见和龙国专家深厚的功力下,被悄然化解。
《小王子》得以以其最完美的姿态,整装待,准备叩响西方世界每一位读者的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