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政府部门开始修订劳动法规。云雀软件被迫公开道歉,宣布取消强制加班制度,但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已难以挽回。
半年后,林夏父母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信里夹着全国各地程序员寄来的体检报告,每张报告上都写着同一句话:“我们会好好活着,替林夏看看这个世界。” 信纸末尾,是某个程序员写的代码注释:“愿所有的加班,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林夏倒下的那方地砖,在救护车离去后仍残留着淡青色的碘伏痕迹。早高峰的人流匆匆掠过警戒线,有人驻足拍照,有人低声议论,更多人只是机械地刷着手机,继续赶向各自的工位。保安老张蹲在角落,手抖得点不着烟 —— 他干了二十年保安,第一次直面这样年轻的生命消逝。
云雀软件的危机公关比想象中更快。事故发生三小时后,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对员工林某的意外离世深表哀悼,初步调查显示其生前患有未告知公司的基础疾病,公司将积极配合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配图是窗明几净的办公区,工位上摆着绿萝与 “健康工作,快乐生活” 的标语。
这条声明像点燃火药桶的火星。匿名论坛里,ID 为 “代码搬运工” 的用户甩出林夏生前的聊天记录截图:连续 72 小时的工作消息、凌晨三点的紧急会议通知、“不完成就滚蛋” 的语音消息。帖子末尾附上一段颤抖的文字:“他不是死于疾病,是死于你们画的饼!”
林夏父母的世界彻底崩塌。母亲每天守在儿子的电脑前,反复播放他生前录制的编程教学视频。屏幕里的林夏神采飞扬,讲解着 “Spring Cloud 微服务架构”,而现实中,骨灰盒上的照片永远定格在二十八岁。父亲把维权资料塞满行李箱,从劳动监察大队到法院,每个部门的门槛都快被他踏破。
媒体的长枪短炮很快包围了云雀软件。CEO 在镜头前痛心疾首:“我们已启动内部调查,将深刻反思管理漏洞。” 转身却在高管会议上拍桌:“法务部立刻联系律师,务必把赔偿压到最低!”HR 开始连夜修改员工手册,将 “自愿加班” 改为 “弹性工作”,但茶水间的咖啡机依旧 24 小时运转,凌晨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
网络世界的战火愈演愈烈。# 林夏事件真相 #的话题阅读量突破 10 亿,程序员们自发组织 “健康打卡” 活动,在社交平台晒出下班时间、体检报告。有人发起联署,要求立法限制加班时长;也有人挖出云雀软件三年前就因超时加班被警告的黑历史。更有匿名者在暗网曝光公司的 “996 福报论” 培训课件,其中 “年轻人不加班就是没追求” 的言论引发全网声讨。
然而,资本的力量远比想象中顽固。水军开始带节奏,称林夏是 “个人身体原因”“不适应职场竞争”。某知名财经博主在节目中轻描淡写:“互联网行业本就高压,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 这些言论激怒了无数打工人,他们涌入直播间刷屏,逼得博主匆匆关播。
维权之路布满荆棘。劳动监察大队以 “证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