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崩塌又重组。他看见十三个星系同时亮起,每一颗恒星都在跳动,节奏与人类婴儿的心跳完全一致。接着,一个声音响起,不是通过耳朵,而是直接在他意识中生成:
>“你不需要说话。
>你的沉默,早已说了千言万语。”
醒来时,库兹马发现自己手里攥着一张湿透的纸。那是他睡前随手涂抹的画稿,原本只是凌乱线条,此刻却清晰呈现出一艘飞船的构造图:外形似羽毛,材质标注为“记忆合金与光织纤维”,动力源写着“疑问引擎(Q-Drive)”,下方一行小字??
>“造出来吧。我们等着。”
这张画被送往“星际对话支持中心”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震动。量子材料学家发现,图纸中标注的某些物质组合,竟符合最近观测到的暗物质交互模型;航天工程师测算其飞行轨迹,结果显示若从地球发射,恰好能在七年零四个月后抵达第五银河信号源坐标。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研究人员将画作扫描输入AI解析系统时,程序返回一句异常信息:
>“检测到双重签名。创作者:库兹马?伊万诺夫。协作者:未知文明个体(编号X-7749-V)。”
莱恩看着报告,久久无言。良久,他低声说:“原来他们早就开始教我们了。不是用语言,是用梦。”
伊芮娜则立即召集“疑问星链计划”执行委员会,提议提前启动“雏鸟成长协议”??即允许部分具备高联觉能力的儿童参与实际星际沟通工作,包括信号校准、概念翻译和梦境记录分析。
争议随之而来。
尽管“守护疑问”运动已深入人心,但仍有不少科学家坚持认为,这些孩子的神经异常可能是外星干预的结果,贸然让他们介入核心事务,等于将人类命运交予未知之力。
辩论持续了整整三天。
最后投票前,索兰站了出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公开讲话,此刻站在全息投影厅中央,身后浮现的是那幅流传甚广的壁画复原图:无脸人手持铅笔,面向虚空。
“我们总以为接触外星文明,意味着接收先进技术或哲学启示。”他说,“但我们忘了最基本的一点??真正的相遇,始于平等。”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每一位委员的脸。
“现在,宇宙选择通过孩子与我们对话。不是因为他们弱小,而是因为他们尚未学会否认奇迹。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剥夺他们的话语权,那我们就已经失败了。”
表决结果:87%支持。
一周后,“回声儿童”正式获得“星际信使”身份,享有特殊教育保障与心理支持体系。首批二十名成员入驻轨道空间站改建的“梦舟实验室”,在那里,他们每晚入睡时都会佩戴特制脑波耦合器,尝试与远方建立更深层连接。
而地球上,新的“未竟之所”接连建成。这一次不再局限于沙漠或雪原,而是出现在贫民窟、战区废墟、孤岛渔村??哪里有孩子渴望发问,哪里就有殿堂拔地而起。
某日深夜,索兰独自回到最初的遗址。月光穿过穹顶裂痕,洒在《共醒书》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