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参与,让他们也捐一些老挝语的书籍,这样孩子们就能了解更多两国的文化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棠一边忙着教学,一边联系大学同学。她的同学们得知她在边境学校教书,都很支持,纷纷捐赠书籍,有童话故事书、科普读物,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玉罕也联系了江对面的老挝勐赛小学,对方也很乐意参与,承诺会捐赠一批老挝语书籍。
半个月后,第一批捐赠书籍寄到了学校。林晓棠和孩子们一起把书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打扫卫生、整理书架。岩光和波乔主动承担了分类书籍的任务,岩光负责把中文书按科目分类,波乔则把老挝语书整理好,还在每本书上贴上了自己画的小标签。
“林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大象,” 波乔拿着一本老挝童话书,指着标签上的大象图案说,“我们老挝有很多大象,我想让中国小朋友也知道。”
林晓棠摸了摸他的头:“波乔真能干,这个标签真好看。以后中国小朋友看到这个大象,就会想起老挝了。”
图书角建好的那天,孩子们都格外兴奋。课间的时候,大家都围在图书角前,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岩光拿起一本《西游记》,坐在座位上看得入迷;波乔则选了一本中国传统故事书,让林晓棠给他讲里面的故事。还有几个老挝孩子,拿着中文绘本,让中国孩子教他们认汉字。
看着孩子们认真看书的样子,林晓棠心里满是欣慰。她走到图书角前,拿起一本老挝语的《澜沧江》,翻开书页,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里面的插图却格外生动 —— 画的是澜沧江两岸中老人民互帮互助的故事。玉罕走到她身边,笑着说:“林老师,你看,现在孩子们不仅能看书,还能互相学习语言,你的这个图书角真是建对了。”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晓棠说,“以后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这样他们就能学到更多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
没过多久,老挝勐赛小学捐赠的书籍也到了。林晓棠和玉罕一起划着竹筏,把书籍从江对面接了回来。勐赛小学的校长还特意写了一封信,希望两校能长期合作,让跨境图书角成为中老孩子友谊的桥梁。
那天晚上,林晓棠坐在图书角前,看着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中老书籍,心里格外满足。她知道,这个小小的图书角,不仅装满了书籍,更装满了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她身上的那条米白色长裙,也见证了这个图书角从想法变成现实的点点滴滴。
第七章 雨季的牵挂
六月的勐卡进入了雨季,每天都会下一场雨。澜沧江的水位又开始上涨,江水变得浑浊,江面上的竹筏也越来越少。林晓棠每天都会提前来到江边,看着老挝孩子们是否能安全过江。
一天早上,雨下得特别大,江面上狂风大作,竹筏根本无法行驶。林晓棠站在江边,心里满是担忧 —— 波乔和其他老挝孩子今天肯定没办法来上学了。她回到学校,和玉罕商量后,决定把当天的课程录成视频,等雨停了再让中国孩子带给老挝孩子。
下午雨停了,林晓棠把录好的视频交给岩光,让他帮忙送到江对面的老挝村寨。岩光接过手机,拍着胸脯说:“林老师,你放心,我一定把视频送到每个老挝同学手里。”
可直到傍晚,岩光还没回来。林晓棠心里越来越着急,她和玉罕一起来到江边,四处张望,却看不到岩光的身影。“会不会出什么事了?” 玉罕担心地说,“刚才雨虽然停了,但江水还很湍急,竹筏很容易翻。”
就在两人焦急万分的时候,远处传来了竹筏的声音。林晓棠抬头望去,看到岩光正划着竹筏往这边来,竹筏上还坐着波乔和另外两个老挝孩子。
“岩光!” 林晓棠大声喊着,跑向江边。岩光把竹筏划到岸边,跳下来笑着说:“林老师,我把视频送到了,波乔他们说想你了,非要跟我一起过来。”
林晓棠看着岩光浑身湿透的衣服,又看了看波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