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篝火;再将食物、酒、茶、香、布缕等祭物一起投入火中焚烧,口中念念有词,虔诚祷告。即使贵为帝王,此时也不敢摆谱,苏勒坦领着王公贵族、文武官员们垂头顺目,跟随萨满一起祷告,感谢祖先的护佑并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天色渐渐黑了,少布唱起神歌,开始献祭。祭词共分三章,每唱一章,献上一道祭品,全羊、珠拉等等。为了在蒙古人心目中树立起对自己的祖先雅布甘篾尔干的崇拜、减弱成吉思汗对百姓的影响,祭祀时没有诵唱《伊金桑》(“伊金”指圣主成吉思汗),祭歌也没有用成吉思汗祭祀中神秘的“十二首马头板歌”唱法,那十二首用马头板演唱的祭歌十分神奇,是用离奇特殊的音节演唱的,没有人能听懂歌词的意思,却抑扬顿挫、悦耳无比。因为听不懂,所以才神秘,蒙古百姓认为这十二首祭歌是天神所唱,称之为“天歌”。聪明的少布借鉴了十二首“天歌”中的神秘主义,献祭时所唱的三章祭歌全部采用人们听不懂的音节,呼哈嗨呀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是听不懂,人们便越崇拜,听过祭歌的人都说这三章祭歌是大汗的祖先雅布甘篾尔干大神当年所唱,真正的天神之歌。好个少布,身穿沉重的神服,依然能敲击腰铃、自如地舞蹈。凡歌一章,便献一次祭品,苏勒坦和诸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咸行叩首礼一次。
唱完神歌,再念咒语。咒语是萨满在巫术场合使用的法术,通过朗诵或歌唱咒语,达到驱邪、禳灾、治病、克敌、捕猎、通鬼神等目的。少布跳起了特有的舞蹈,这种舞蹈历史悠久,民间俗称跳大神。
“杀~”“除~”“崩德、岗德,快来吧,快来帮我把恶鬼杀;崩德、岗德快来吧,快来帮我把野物杀”随着一句句咒语从大萨满口中念出,祭祖仪式慢慢落下帷幕。
第662章 大可汗和林祭祖(下)
华夏人特别尊重自己的祖先,作为华夏一支的蒙古族也不例外。他们祭祀祖先的习俗来源于远古时代的灵魂崇拜,后代子孙认为祖先们虽然已经去世,但是他们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一直守护着自己,与其他神灵一样具有神奇的力量。蒙古人世世代代把祖先的名字和事迹讲述给子孙后代,教育他们以祖先为榜样,为不辱没祖先的英名而努力奋斗。他们崇尚强者,因为成吉思汗的赫赫武功,很多蒙古人以成吉思汗的子孙自居、将其当作祖先祭祀。有的人家在清明举办整个家族的祭祖、在除夕举办家庭祭祖,除此之外,还有日祭、月祭和季祭等等,具体时间和要求,各个部落都不同。
苏勒坦去哈剌和林祭祖,除了偿父亲所愿、迷惑清廷、压制蒙古内部的割据势力外,还有更深层的含义。
数百年来,蒙古人一直尊崇成吉思汗和他的直系后裔,草原上流传着不是黄金家族成员不能做蒙古大汗的说法。自己以伊克明安氏取代孛儿只斤氏自称全蒙古的大汗,很多蒙古贵族心里其实是不服气的。自己虽然凭借莲生大士肉身显世身份和战无不胜的赫赫武功,压制住了蒙古内部的异己势力,可百姓们对成吉思汗的崇拜依然是对伊克明安氏皇位的威胁。所以,他想通过去哈剌和林祭祖的方式,树立起蒙古百姓对自己的祖先雅布甘篾尔干的崇拜、减弱成吉思汗对蒙古百姓的影响。如此才不用担心孛儿只斤氏卷土重来。
鄂尔浑草原上垒起高台,高台周围围满了挟弓配刀的卫军士兵,将闲杂人等驱走。所谓闲杂人等,自然是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他们没有资格进入高台附近,只能在周围远远地观望。
乾元十五年(1658年)二月十九日,祭祀的时间到了。苏勒坦领着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在大萨满少布、鲁国公额尔克、礼部尚书博贝的引导下,按秩序站好。为了抵消国内强大的佛教势力影响,保持帝国各教派势力的均衡,此次祭祀,莲大可汗全权委托给大萨满少布主持,美其名曰:恢复蒙古传统,命鲁国公额尔克、礼部尚书博贝充当礼仪官,协助少布。
头戴刻着色图案的钥形神帽,帽顶插有鲜艳羽毛,身披艳丽精细“神服”的大萨满少布是今天的主持者。甫一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