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红火。
又是一个六月的夜晚,没有刮急风,只有慢悠悠的晚风,吹着地里的土豆苗,出“沙沙”
的响。
三秒和春花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星星,手里拿着那本整理好的小册子。
“你看,现在村里的人都学会用老法子了,再也不用怕涝、怕旱了。”
春花笑着说。
三秒点点头,心里满是欣慰:“爷爷要是知道了,肯定特别高兴。
他常说,土地是根,这些法子也是根,只要根还在,日子就差不了。”
风从耳边吹过,带着土豆苗的清香,像是爷爷的声音,在轻轻说着:“好小子,没让我失望。”
三秒抬头望向星空,仿佛看见爷爷在天上笑着点头,眼里满是认可。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爷爷总把他抱在膝头,指着天上的星星说:“星星亮,风就稳;星星暗,风就乱。
种地的人,得跟着天的脾气走,才能少遭罪。”
那时候他听不懂,只觉得爷爷的声音像田埂上的风,温和又有力量。
如今自己也成了守护土地的人,才真正懂了那些话里的分量。
“在想什么呢?”
春花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手里还攥着那本泛黄的小册子,封面被风吹得微微卷边。
三秒回过神,笑着把册子接过来,指尖拂过上面“老辈种地法子”
几个字——那是他用毛笔写的,笔画算不上工整,却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
“在想爷爷要是还在,看到现在村里的样子,肯定会拉着大家去地里喝杯酒,聊聊今年的收成。”
春花也笑了,往他身边凑了凑,两人并肩看着眼前的土豆地。
月光洒在绿油油的叶子上,像镀了层银,风一吹,叶子上的露珠滚下来,落在刚挖好的排水沟里,出“叮咚”
的轻响。
“你说,明年咱们要不要再把这些法子补充补充?比如怎么给庄稼施肥更省力,怎么选种子更适合咱们这儿的土。”
春花忽然提议,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
三秒点点头,心里也动了念头:“好啊,咱们可以多问问村里的老人,他们手里肯定还有不少没说出来的窍门。
比如张婶家老伴儿,种了一辈子玉米,肯定知道怎么让玉米结得更饱满;李叔对红薯最有研究,咱们可以跟他学学怎么防红薯烂窖。”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接下来的计划都盘算好了,册子上又多了几条待补充的笔记,像撒在地里的种子,等着来年生根芽。
日子过得快,转眼到了七月,地里的土豆开始结薯,绿油油的藤蔓爬满了田垄。
这天傍晚,三秒正在电器铺修一台旧收音机,春花突然跑了进来,手里拿着手机,脸上满是着急:“三秒,快看天气预报!
说明天有大暴雨,还会有雷阵雨,咱们的土豆地会不会出事啊?”
三秒心里一紧,放下手里的螺丝刀,接过手机一看——屏幕上果然显示着“暴雨预警”
,红色的图标格外刺眼。
他想起上个月挖排水沟的事,赶紧站起来:“走,去地里看看!
虽然之前挖了沟,但暴雨来得急,说不定会有堵塞,得提前清理干净。”
两人锁上店门,扛着锄头就往田埂跑,路过李叔家时,还特意喊上了他——李叔经验足,知道怎么疏通排水沟才能让水流得更快。
到了土豆地,三人立马分工:三秒负责检查东边的主沟,春花清理中间的支沟,李叔则去西边的水渠口查看,防止杂物堵塞进水口。
夕阳还没完全落下,金色的光洒在地里,却没让人觉得暖和——风已经开始变急,远处的乌云像墨汁一样往这边涌,空气里的潮气越来越重,连呼吸都带着股湿意。
“这边的沟里有不少草梗,得赶紧清出来!”
春花的声音从田中间传来,她正弯腰用手把沟里的杂草和碎叶往外掏,手上沾满了泥。
三秒赶紧走过去帮忙,两人手忙脚乱地把杂物堆在田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