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在别的地方确实有过成功案例。”
赵书记沉吟道,“但那种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长期维护,你们村现在的情况,能做到吗?”
“我们能!”
拾穗儿坚定地回答,“我们金川村现有男性劳动力一百一十人,只要组织得当,完全有能力完成初期工程。我们已经联系了农林大学实验基地,可以提供沙棘、梭梭等耐旱植物幼苗。张教授也答应会继续指导我们。”
王大娘接过话头:“赵书记,咱们村的人不怕吃苦。我是看着这村子从几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咱们的血汗。我老伴生前最爱说,‘金川金川,不是因为它有金子,是因为咱们的汗水在这里闪光’。就这么走了,实在是不甘心啊。”
老人说着,眼圈红了,她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我那孙子才三岁,我不能让他长大后,连个念想家乡的地方都没有。”
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就在气氛逐渐朝着有利方向发展的时侯,旗委办公室的主任匆匆进来,在赵书记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书记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他沉默片刻,对拾穗儿等人说:“刚刚接到气象局通知,未来三天可能还有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虽然强度不如前几天的特大沙暴,但对你们村那种刚刚受灾的地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每个人头上。王大娘下意识地抓紧了衣角,李大叔的眉头也锁得更紧了,陈阳不安地看了一眼拾穗儿。
拾穗儿感到一阵眩晕,但她强迫自己站稳,深吸一口气道:“赵书记,正因为可能还有沙尘天气,我们更应该尽快开始固沙工作,而不是一走了之。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面对它、治理它,才能真正保证安全。”
陈阳也站了起来:“赵书记,给我们一个机会吧。我们不需要旗里大量资金投入,只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允许我们留下来尝试治沙计划。如果一年后没有成效,我们自愿搬迁。”
赵书记目光扫过面前这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充满期盼的脸,久久没有说话。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旗杆上红旗被风吹动的声音。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终于,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沙丘轮廓,沉声道:“金川村的情况特殊,你们的决心我也看到了。这样吧,旗里可以暂缓搬迁计划,就给你们十二个月的时间。”
“十二个月?”
拾穗儿心中一紧,这个时间比她预期的要短得多。
“对,十二个月。”
赵书记转过身,表情严肃,“这十二个月里,旗里也会全力来提供必要的物资支持,但主要靠你们自己。”
“如果十二个月内,你们能证明治沙有效,村庄基本安全有保障,搬迁计划可以重新讨论。”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