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痛苦地别过脸,仰起头,用力眨回眼中的湿意。
阿古拉奶奶的期望,像最沉的枷锁,锁住了“离开”的脚步,也让“留下”的每一步,都变得无比艰难。两人之间的争执,此刻陷入了一种充满悲伤与无助的沉默。
帐篷的另一角,张教授正面对着苏晓、杨桐桐和陈静三人。他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原本花白的头发更显凌乱,眼角的皱纹也更深了,像是用刀刻上去的一般。他听着三位年轻人理性而冷静的分析,久久不语,只是用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茫然地看着地面。
苏晓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保持专业和客观,但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紧抿的嘴唇,还是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作为医生,她见惯了生死,但面对这种群体性的艰难抉择,她依然感到沉重。
“教授,我完全理解您和陈阳对试验田的感情。那不仅仅是块地,是你们的心血和希望。但是,我必须从最根本的安全角度出发。搬迁,是目前情况下最理性、风险最低的选择。我昨天逐一检查了受伤的村民,有好几个都是被坍塌的房梁和墙体砸伤的,万幸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原址的建筑结构经过这次沙暴和地基松动,已经非常不稳定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继续留在这里,等于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置于不可控的风险之下。我们……不能拿人命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感情上再不舍,也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她的话语清晰而冷静,却像手术刀一样,剖开了温情掩盖下的残酷真相。
杨桐桐站在苏晓身边,一向活泼的她此刻脸上写满了严肃和关切。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翻看着里面记录的金川村日常和沙暴后的惨状,声音低沉:“教授,苏晓说得对。故土难离,这是人之常情,我拍这些照片的时候,最能感受到大家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每一张笑脸,每一道皱纹,都和这里的一草一木连着。可是,人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关于未来的生计,我们可以想办法,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新村那边,我可以立刻联系我认识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募捐一批现代化的农具,或者帮大家把沙枣、羊毛这些特产,通过电商平台卖出去,讲故事,打造品牌。只要我们人在,心齐,希望就在,未必不能闯出一条新路来。留下,可能是守着过去的念想等一个渺茫的希望;离开,或许是放弃过去,但更是为了拥抱一个更安全的、可以重新创造未来的可能。”她的语气充满了鼓动性,试图在绝望中点燃新的火苗。
陈静抱着胳膊,她总是显得最为理智和干练,此刻更像一个冷静的分析师。
“教授,我已经和县里的相关部门初步对接过了。移民新村的规划很完善,标准化的住房、配套的学校、卫生院都在同步建设,而且政策补贴也很到位,能够保障大家未来几年的基本生活过渡。反之,如果选择留下重建,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资金缺口至少数百万,复杂的地质加固技术从哪里来?专业施工队伍能否请到?后续长期的维护成本谁来承担?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对抗未来的极端天气。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我们现有的力量,恐怕……很难支撑。这不仅仅是不甘心的问题,更是现实能力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情感冲动,而做出可能让乡亲们陷入更大困境的决定。”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美好的愿望拉回到冰冷的现实地面。
张教授默默地听着,目光却越过她们,远远地投向试验田的方向。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