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哐当哐当——”.
老村长驾驶着村里那台唯一的、浑身零件仿佛都在呻吟的旧拖拉机,车厢像个四面透风的铁盒子,在仿佛永无尽头的坑洼土路上奋力前行。
拖拉机每一下震动都像是垂死者的最后挣扎,引擎发出断断续续的嘶吼,仿佛随时都会在这片无情的戈壁滩上彻底咽气。
拾穗儿、陈阳和奶奶阿古拉,以及几位同路回村的乡亲,紧紧挨着,挤在这剧烈摇晃颠簸的车斗里。
行李堆在中间,人们就靠着冰凉的厢板坐着,每一次颠簸都让他们的身体不受控制地碰撞在一起。
刚离开那座只有几间低矮平房的简陋站台,戈壁滩的原始与粗粝便毫无遮掩地扑面而来。
站台那斑驳的墙面上的“为人民服务”字样,是这片荒凉中最后一点文明的痕迹。
土路像一条被随意丢弃在茫茫沙土地上的灰色带子,蜿蜒在无垠的荒芜之中。
车轮碾过,卷起漫天黄尘,混着干冷刺骨的风沙,无情地打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钻进每一道可能的缝隙。
陈阳下意识地眯紧了眼,用手臂挡在额前,但细密沙砾依旧顽固地钻进他的衣领、头发,甚至牙齿间都能清晰地磨蹭出沙沙的声响,一股浓重的土腥味直冲鼻腔。
他试图张嘴呼吸,却立刻被灌了满口的沙尘,引得他一阵剧烈的咳嗽。
这与他所熟悉的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体验都截然不同。
京城地铁的平稳迅捷,高铁的风驰电掣,甚至连普通公交车的颠簸,在此刻回忆起来都成了奢望。
毫无减震可言的铁皮车斗,每一次颠簸都像是要把人的骨头架子颠散,他必须用尽全力抓住冰冷滑腻的车厢边缘,才能勉强稳住身体。
他看向身边的拾穗儿,她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颠簸,用一块洗得发白的旧头巾将头和脸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清澈而沉静的眼睛,还时不时伸出手,稳稳地扶一下随着车身摇晃、有些坐不稳的奶奶。
奶奶则微闭着双眼,布满岁月沟壑的脸上是一种与这片土地般的、逆来顺受的平静,那双布满老茧、关节粗大的手,死死抓着车斗里一个锈迹斑斑的固定环,仿佛那是生命中的唯一依靠。
同车的乡亲们却仿佛丝毫不受影响,依旧用带着浓重乡音、嗓门极大的方言热烈地聊着天,爽朗的笑声时常穿透风沙和引擎的轰鸣。
他们黝黑的脸上刻着风沙留下的痕迹,却依然绽放着质朴的笑容。他们看向陈阳和拾穗儿的目光里,充满了毫无掩饰的好奇与质朴的善意。
一位满脸皱纹、牙齿脱落大半的大叔,将一个用旧军用水壶改装的水壶递到陈阳面前:“后生,喝口水,压压灰!这路上,吃土管饱!”
他的眼睛眯成两条缝,笑容却真诚得让人动容。
陈阳连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