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拾穗儿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起来,像两颗被点亮的星星。
“对!阿姨您怎么知道?我们就是通过观察叶片卷曲程度来判断植株的缺水状况——轻度缺水时,叶片边缘会微微卷曲;中度缺水时,叶片会向内对折;重度缺水时,整个叶片都会卷成筒状。”
阿姨笑着说:“我哪里懂这些学问,就是小时候在乡下长大,看惯了地里的庄稼。天旱的时候,玉米叶子就会卷起来,像被太阳晒蔫了一样;一到下雨天,那些叶子又会舒展开来,绿油油的,精神得很。”
“对!就是这个道理!”
拾穗儿激动地说,她的手不自觉地比划着,“沙枣树的叶片和玉米叶子一样,都是通过卷曲来减少水分蒸发,这是它们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策略。原来书本上的知识,和您在田野里看到的现象是相通的!”
阿姨点点头:“可不是嘛。有些道理,不管是写在书里,还是长在地里,都是一样的。就像你奶奶在戈壁滩上认草药,她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药用成分’,但她知道哪种草能治咳嗽,哪种草能止血,这都是老辈人一代代传下来的智慧,和你们书本上的知识,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句话让拾穗儿怔了怔。
她想起奶奶——每次她放假回家,奶奶都会拉着她去戈壁滩上转,指着一株株不起眼的小草说:“这是沙蒿,晒干了能驱蚊;这是骆驼刺,骆驼爱吃,根还能入药;这是沙枣树,果子能吃,叶子能泡茶……”
那时她只觉得奶奶厉害,却没想过,这些看似朴素的认知,其实和自己现在研究的“植物适应性”“资源利用策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来,她一直想做的,就是把奶奶口中的“经验”,变成书本上的“科学”,让更多人了解戈壁滩上的植物,保护它们,让那片贫瘠的土地,能多一点绿色。
阿姨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下午四点,她笑着说:“不耽误你看书了,记得按时还书。”
“嗯!这次一定不会超期的!”拾穗儿保证道,她把借书证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的内袋里,那里还放着奶奶给她缝的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几颗晒干的沙枣,“谢谢您,阿姨。”
阿姨正要转身离开,忽然又想起什么,回头对她说:“丫头,要是以后找书有困难,还来找阿姨,阿姨帮你拿。”
拾穗儿用力点点头,看着阿姨的身影消失在书架尽头,才重新坐下。但她没有立刻看书,而是从笔记本上小心地撕下一张纸,拿起笔,工工整整地写了起来。
笔尖在纸上滑动,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风吹过沙枣树的叶子。
“亲爱的管理员阿姨:
一年前,我是一个刚从戈壁滩来到大城市的女孩,站在图书馆的检索机前,连输入书名都要紧张半天。
是您走过来,耐心地教我怎么操作,还帮我拿下了那本放在顶层的《生态系统生态学》。
您说‘图书馆就是为你们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