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企业家代表和基层干部。
组长开门见山:我们想听真话,问责机制给你们带来什么变化?
一位企业家代表说:“以前报建要跑五个窗口,现在一张桌子半小时搞定。”
一位老代表说:“过去干部怕我们提问,现在抢着来答复。”
座谈持续一个多小时,调研组详细记录每一条意见。
会议结束后,李一凡带调研组参观档案室。
厚厚的卷宗整齐排列,标注着三轮问责的时间段和类别。
组长拿起一本翻到随手一页,看到群众签名、施工照片、整改说明并排印在同一页,忍不住赞叹:“这比单纯的口头汇报更有说服力。”
陈晓峰在一旁补充:“所有档案都可查,谁来都能看。”
夜里十点,省委书记赵建国设晚宴为调研组洗尘。
席间气氛轻松,组长放下酒杯:“潇湘这套机制,不仅解了干部怕群众、群众不信任的结,还形成了可复制的操作手册。
回去后我们会向上汇报,建议在其他省份试点。”
赵建国笑着答:“我们愿意把全部经验无保留分享。”
李一凡在旁默默记下:推广意味着更大范围的检验,潇湘必须经得起考。
深夜,广场上依旧人声不断,群众在绿单墙下合影留念。
陈晓峰回到督查室,把当天的调研组反馈整理成三页简报,放到李一凡桌上。
他看着窗外灯火通明的星城,心里明白:问责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
下一步,要把制度从潇湘推向更大的舞台,让更多地方的群众看到属于自己的问题墙。
凌晨一点,最后一批工作人员离开广场。
透明罩下的绿单泛着淡淡的光,风吹动旗帜,像在向夜空宣告:这场历时三轮的治理攻坚战,暂告一段落,但节拍不会停。
全省的目光、中央的目光,仍旧盯着这面墙,盯着每一个兑现承诺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