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清晨,星城的天空依旧笼罩在雨后的潮湿气息中。
省政府大楼外,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台阶的石面上留有昨夜骤雨冲刷过的水痕。
走廊里的灯还没完全亮透,整个办公楼仿佛被一层尚未散去的雾气笼罩,显得压抑而沉重。
十楼小礼堂的门口,几名工作人员正搬运着文件箱和投影设备,走廊两侧临时摆上了几张长桌,上面整齐地放着档案袋、笔记本和签字笔。
桌角压着一叠红色的“旁听证”
,格外醒目。
今天的“问政式面谈”
是办公厅副主任观察期的一次关键考核,纪委、审计、法制办、应急、数据局的干部齐聚一堂,气氛比任何一次例行会议都要凝重。
陈晓峰走进会场时,手里只带着一本薄薄的《岗位承诺》,封面上用黑色钢笔写了八个字:把权放下去,把责拎上来。
相比之下,邓志远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怀里抱着厚厚的文件夹,眼镜片折射出冷冽的光芒,显得稳健而自信。
另一名从外地挂职回来的干部,额头冒着细汗,手里攥着厚重的材料夹,生怕有任何闪失。
这一幕,让不少旁听的干部心头生出微妙的比较:一个是经验老到、根基深厚的系统干部;一个是带着跨区域履历的挂职人选;而陈晓峰,看起来却像个“赤手空拳”
的年轻挑战者。
问询正式开始。
纪委的干部率先问,声音不快不慢,却字字铿锵:“请三位谈谈,合签制下如何防止‘免签卡’被滥用?要求一句话原则,三句话办法,十个字底线。”
这是典型的“以简驭繁”
,不仅考反应,更考体系。
邓志远回答得娴熟:“原则是依法依规,办法是培训、抽查、问责,底线——不越权。”
言辞稳妥,却略显空泛。
挂职干部则答:“原则是依法行政、程序正当,办法是建立督查组、定期通报、出问题倒查,底线——不失控。”
他的回答条理清楚,但稍嫌笼统。
陈晓峰起身,神色平静:“原则——放程序不放决定;办法——三层留痕、七日复核、异动预警;底线——一步一印,谁签谁当。”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尤其是那句“谁签谁当”
,让不少在场的干部对视一眼。
纪委处长点了点头,脸上闪过一丝赞许。
第二个问题来自法制办,直指要害:“授权卡是钥匙,钥匙有锋刃。
出现越权,副主任该担什么责?”
这种问题,若是回答模糊,便会显得推诿;回答过于激烈,又可能让人觉得轻率。
邓志远答:“副主任必须担责,但具体责任要依制度划分。”
看似无懈可击,却缺少担当意味。
挂职干部补充:“遇到重大损失,必须提交集体讨论,由集体兜底。”
这是体制内常见的安全说法。
陈晓峰沉吟片刻,答得更为锋利:“副主任的第一责任,是‘设边界’。
若越权生在边界之外,我担程序之责;若生在边界之内,我担选人之责。
制度不是挡箭牌,挡不住的箭,要有人接。”
全场短暂沉默,随后传来几声轻轻的赞叹。
这一句话,把责任划分得清楚,也把态度亮明了。
赵建国坐在前排,眉梢微挑,眼神中浮现一丝深意。
接下来的问题更尖锐。
数据局的干部问道:“昨晚系统出现共享账号登录,你们如何看待?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生?”
这是公开点出前一夜的风波。
邓志远略显迟疑,答道:“这是管理不严,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挂职干部说:“应当加强系统监控,完善报警机制。”
陈晓峰则直接把昨晚的日志投影在屏幕上:“异常出现在零点三十七分。
我们现方式是‘时间戳回撤’与‘终端指纹不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