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王回藩地。唉,若有小人从中作祟,只怕这个冬不好过啊!”
程初芍不禁暗暗佩服起这位太婆婆的政治素养和敏感度来,老夫人久居后宅,不大出来走动,很多细枝末节的事她不了解,但大事上她看得通透非常。
不过,诸王迟迟不回藩地一事确实是原书剧情里没有的,只怕是太子身子好转、端王失宠等因素加起来推动的结果。这么一来,不管是她还是宋珩都不敢十拿九稳,说自己猜得出接下来的走向了。
皇帝心思难测,谁知道他是突然犯了糊涂要削藩,还是扮猪吃老虎想逼反个别不安分份子?反正,纯粹因为思念兄弟叔伯们、想留他们下来参加二儿子大婚的理由,鬼才信!
她低声劝:“陛下高瞻远瞩,做事自有道理,咱们担心也是无益。就算……东宫还有太子殿下在呢。”
老夫人又叹了口气:“太子……太子近来身子似是康健不少,只是,那寻仙一事闹得也忒大了,像是生怕御史不知道一样。纵使是那位的意思,也大可不必这样。万一闹得不好,岂不正中旁人下怀?”
她说的含糊,程初芍却是听懂了的。
天下至尊是皇帝,可皇帝求仙炼丹还有大把臣子磕头死谏呢,一不小心就能青史留名,最臭的那种名。这事儿要换个太子来做,臣子们可没那么多忌讳,分分钟上折子弹劾你,没准还会热情建议皇帝换个正常皇子当储君。
太子和卫国公府亲近,时常和宋珩消息往来,不然后者也不能足不出户就成消息通。皇帝授意太子去查宝象山那事,宋珩也是知道的,透了点给老夫人和程初芍,只是没说具体布置。
眼见太子访仙归来,宝象山有个道士进了东宫,老夫人便时时刻刻悬着心,一半心担心太子被蛊惑真去修仙,另一半则担心皇帝借此废储再立,私心里暗骂皇帝女婿不知几百遍。
任宋珩怎么安慰她这是皇帝考验太子都没用,她只心疼年纪小小没了亲娘的外孙。平时有什么好事就不想着太子,遇到这种破事就知道要“考验”了,他怎么不拿去考验其他宝贝儿子呢?
婆孙二人正避着人悄悄议论朝政,十五却一脸愤愤地递了个消息过来。
昨晚上杀人放火的贼子找到了,不是楚王府的,却是承恩侯府上养的两个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