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什么可指摘的,即便有御史上折子弹劾一二治家不严之类的罪名,皇帝也没明确表态,比如说让内侍去卫国公府斥责什么的,只把那些弹劾折子都按了下去。
皇帝冷处理了一段时间,朝中上下也看明白了,这是不打算对卫国公府发难的意思。
虽说府上子弟被卷入科举舞弊案颇为丢人,案子被揭破前还大宴宾客招摇了一番,但,好在这个丢人的子弟是二房庶出,起码比长房嫡孙好点。
大抵是因为证据链不充分,又有那姨娘自尽前遗书的缘故,最后的处理结果虽然也算公允,宋瑕和其他考生待遇一样,都是夺取功名、二十年内不得再考,但皇帝对考生家里的处置就有些微妙不同了。
事涉其中的考生有官宦之家,也有普通商贾之家,寒门士子倒是没有,毕竟后者没那么多银子拿去买题。
商贾之家的那些,皇帝不好干出没收家产这种事,明面上的惩罚仅限于考生本人。但,地方官最会见风使舵,有了他们掣肘,这些家族以后的生意甭想跟以前一样顺顺利利开展了,倒霉些的还可能被竞争对手蚕食掉市场,被灰溜溜挤出去呢。
官宦之家的那些就倒霉了,基本上都被皇帝整治了,要么夺官,要么停职在家反省,要么发配去个偏僻地方做小官。
跟这些人相比,宋修文只被降了一级、还在本部继续当差的委实算是矮子里头的高个儿了,足以看出皇恩浩**,对卫国公府的眷顾依旧在。
宋珩虽然丢了官,却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一个小辈不过寿也就算了,可到底还有宋修德这个正经世子过寿,堂堂公府总不可能关起门来吃一碗寿面就算完事了,不然人家还当你们卫国公府是不是要落败了呢。
程初芍也知道,前阵子接连出事,郑氏等人都觉晦气,正好趁机热闹一下,也有向外头彰显下卫国公府这棵大树还没倒的意思。
老夫人倒是很警惕,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风头,郑重其事表了态,这个寿宴可以办,但绝不能大办。
程初芍倒不在乎这些办不办的,她只为送什么给宋珩当生辰礼感到头疼。
其实,最好的生辰礼她自己也知道是什么,只是短短七日之内,她实在没自信啃下老头儿这块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