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柴,摸摸脚边的黑虎,说道:
“唯物史观也不适合。这种东西太过于理论化,忽略了历史强烈的人文色彩,学者用可以,但不适合国民教育。”
“全球史观太超前,我们没有那么宽广的情怀,也不适合。”
“剩下的五种,还有文明史观、英雄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现代史观,最适合我们的是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
“关键就看,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哪个最适合我们。”
宁采薇道:“文明史观是后世的主流,对么?”
朱寅沉吟着说道:“文明史观的确是运用最多的,但也说不上是主流。因为其他史观运用的也不少。”
“对华夏这种古老文明而已,文明史观不但能很好的塑造民族自信,也能更容易获得科学的方法论,更有利于从历史学中汲取人文精神,指导民族的发展方向。”
“我们的历史文明史观叙事,最不容易走弯路。古代没有独立的历史学科,古人的史观是天命循环、五德始终。这种史观太古老,肯定不适应华夏文明的未来。”
宁采薇道:“那就选择文明史观吧。选择好了史观,教学内容就好定了。”
朱寅点头:“我同意,那就文明史观。教材我来慢慢编写。只编简单的通史,小学的课程嘛,没有多少工作量。”
宁采薇在纸上划了几下,“历史课每句三节课,还剩十二节课,书法课,体育,地理,还有呢?我们很难开物理课啊,因为无法令人信服。”
朱寅道:“理化就不教了,一是没有老师会教。二是没头没脑,凭空出现的真理怎么完成公共认知?无法解释。
就是宁清尘都点着小脑袋。
小老虎说的对鸭。就说牛顿定律等物理基础,你总不能直接?出来,强迫社会接受这就是真理吧?
就算你当众用实验证明了,又如何让公众相信,这是很有价值的真理,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游戏?
朱寅继续道:“理化暂时不能教授,但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先教《格物学》,介绍动植物、自然现象,以此启发思考。只要不涉及到背后的原理,那就没问题了。
忽然宁清尘道:“还要教授《生物》,讲解人体,疾病,生殖,细菌、卫生。只要不涉及原理,只说表象,也没有问题鸭。这个教材我来编写。”
宁采薇笑道:“清尘说的对,这些浅白知识也要传播。但不用单独开一门《生物》,就加在《格物学》里面。”
朱寅也赞同,“那就加在《格物学》里面,这样格物学这门课就很重要了。每句也需要三节课。”
三人商量好了课程,终于定下了方略。
计划半年内编好教材,再开始实施新课纲。
宁采薇又道:“还有法律的事情。咱们军中用的是《军律条令》,百姓用的还是大明律,执法审判机构都是八旗长官,这合适么?”
“算了。”朱寅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