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点人口,难道还专门建个衙门,养一群人审案?我们都无人可用。还是都交给各旗长官吧。”
“民政、诉讼、调解、治安、生产、打仗...这些事都交给八旗各级长官,这就是精兵简政了,最适合小国寡民。”
这件事情朱寅早就想过了。
他在吕宋建立了司法衙门,却没在这里建司法衙门。
吕宋不但有五万汉人,更有百万土著。不设置司法衙门当然不行。
可这里只有两万来人,还分布在四个岛上。人口最多的岱山岛也就一万两千人。能有多少诉讼?没必要建司法衙门。
朱寅想了想,补充道:“就设置一个司法使,让丁火根兼任,有权提刑,巡查八旗刑狱就行了。”
宁采薇赞同道:“这倒也简单。”
第二天,朱寅就任命丁火根兼任司法使,监察八旗刑狱诉讼事。
接着,朱寅又安排三大厂、公营渔场等处明年的工作任务。
这段时间宁采薇也没闲着。工厂、渔场、八旗、节度府的账目,她全部过了一遍。
各处银库、粮库、武库等仓库,也全部过了一遍。
然后,她又制定了简而易行的会计条例,亲自任命了一班管理账目和支出的财务,进行独立的账目核算。
她这一招,一下子就抓住了岱山岛的财政大权!
从今以后,各将领、旗长、厂长、库长,都失去了轻易支取钱粮的权力,必须经过财务的审计。
宁采薇哪怕远在南京,也能遥控岱山岛的财政。
十一月二十八,朱寅等人离开岱山岛,乘船回大陆。
腊月初三,时隔两个多月,朱寅等人终于回到了青桥里。
只是戚继光多少有点寂寞。沈一贯起复入京,徐渭在靖州当刺史,都是干的有声有色。
自己呢?
他觉得自己还没老,还能带兵打仗,可朝廷却仿佛忘了自己。到如今别说起复,就是俸禄就没有恢复。
要不是这两年发了财,怕是都饿死了。
戚继光只在青桥里住了几天,就想北归了。
“雅虎,”戚继光也不和朱寅客气,直接对朱寅说道:“今年就不陪你们过年了,俺要回登州了。一两年没有回家,老夫也很是想念。”
“如今银子也不缺,还债绰绰有余,老夫还清了孔府等债主的银子,也能挺直腰杆。
戚继光的神色有些感慨,自从遇到朱寅这个义子,自己好像从未这么轻松、爽快过。
虽然他此时想回登州,可一想到老妻王氏离自己而去,又不禁心中悲凉。
王氏固然决绝,可也是自己把她逼到那种境地。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的确是伤透了她的心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