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因为他是军汉,而朱寅是士人。双方身份差距很大。
朱寅如此客气,反而让他有点受宠若惊了。
朱寅问道:“锦衣卫驯象千户所...如今南京还有象么?我记得,驯象千户所在广西啊。”
元钊见他感兴趣,很有耐心的解释道:“有啊,象房所还有二十四头大象,为的是如果皇上南巡,仪仗要用。只是...”
说到这里,他似乎有难言之隐,换了话题道:
“小相公没有说错,锦衣卫驯象千户所的确在广西,是专门捕捉野象、训练战象的。可又在南京、北京各留一个驯象百户所,管理象房中的仪象。”
朱寅这才明白了。原来驯象千户所分作三处,三个百户所在广西,另外两个在两京。
南京丹阳湖畔的象房,如今居然还养着二十多头大象呢。
“原来南京还有大象,真是令人欣慰啊。”朱寅似乎很是高兴,“到时一定去看看。”
元钊神色惭愧的说道:“南京象房有象数百人,小人不过是看管象奴的力士而已。小相公若想进象房看象,小人却是爱莫能助,无权准入。”
朱寅忽然想起黄冠、郭任等“建文逆臣”的妻女,正是被朱棣配给了南洋进贡的象奴为妻。
他心中有数,换了话题神色诚恳的说道:
“元大哥连个座位都没有,实属辛苦。这次要陪小弟九天,小弟委实不落忍。”
傍边其他号房的号军,见朱寅对士卒如此客气,不禁都是心存好感。
清理完号舍之后,朱寅这才坐了进去。
此时太阳刚好下山。元钊等号军也离开了,回到了号军休息的军舍。
坐下来之后,朱寅发现又多了一个优势:因为他身子小,所以这个号舍显得不太逼仄。若是成年人,那就更加压抑。
九天六夜,吃住考试都在这狭小的一席之地,不远处就是一间间的茅房,臭气蒸熏,苍蝇飞舞,蚊虫肆虐...
朱寅之前还想不到,现在终于知道为何号房条件这么差了。
就算考生多,可贡院这么大,完全可以提供几平米大的优质考房,也有能力维护,不至于这么恶劣。
为什么这么做?
这也是一种考验。
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考房之中,能连考九天,还能不出差错的交卷,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筛选:朝廷需要有耐心、体质好、韧性强的官员。
这就是为何明朝进士的平均寿命超过六十岁,而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二岁。
号房这么狭窄,却偏偏在每个号房的外面,放置一个炭炉,一篓木炭。这是用来做饭、烧水用的。
没错,还能带米面蔬菜,自己烹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