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不如让乐乘取代廉颇,这样既能削弱廉颇的权力,又能让乐乘感恩戴德”。赵悼襄王本来就对廉颇有所猜忌,听了这些话,当即下旨:免去廉颇相国之职,派乐乘去取代他。
此时的廉颇正在外地练兵,接到圣旨后,气得浑身发抖。他对身边的人说:“我为赵国立下多少功劳?鄗代之战救了赵国,现在大王却听奸臣的话,要免我的职!”
愤怒之下,廉颇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率军攻打乐乘!乐乘本来就怕廉颇,见廉颇率军来攻,吓得不敢应战,连夜逃跑了。廉颇知道,自己攻打朝廷派来的将领,已经成了“叛臣”,在赵国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好带着几个亲信,投奔了魏国。
魏国都城大梁的魏王,早就听说过廉颇的名声,见他来投奔,表面上很客气,封他为“客卿”,可心里却不信任他——毕竟廉颇是赵国人,魏王怕他是赵国派来的奸细,所以一直没给他兵权,只是让他住在大梁,好吃好喝招待着。
廉颇在魏国住了几年,心里一直惦记着赵国。他每天都会登上大梁的城楼,往北眺望赵国的方向,常常一站就是几个时辰,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他身边的亲信劝他:“将军,您都离开赵国了,就别再想了,在魏国安享晚年不好吗?”廉颇摇摇头:“我是赵国人,我的根在赵国,我这辈子,只想为赵国打仗!”
这时候,赵国的情况又变了——秦国见赵国没有了廉颇,又开始派兵攻打赵国,接连攻占了赵国的几座城池。赵悼襄王这才想起廉颇的好,后悔当初听了郭开的话,就想把廉颇召回来。
可郭开怕廉颇回来后报复自己,就偷偷对赵王说:“大王,廉颇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打仗,不如先派个使者去魏国看看,要是他身体还好,再召他回来也不迟。”赵王觉得有理,就派了一个使者去大梁。
郭开早就料到赵王会这么做,提前派人去见使者,给了他很多黄金,说:“你去见廉颇,要是他身体不好,就如实回报;要是他身体还好,你就说他‘虽然能吃饭,可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让大王觉得他老了,不能用了。”使者见钱眼开,一口答应了。
使者到了大梁,廉颇听说赵国派使者来,心里特别高兴,以为赵王要召自己回去。他特意穿了铠甲,在使者面前舞了一趟矛,又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证明自己身体还好,还能打仗。可使者回去后,却按照郭开的吩咐,对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还能吃饭,可臣跟他坐了一会儿,他就上了三次厕所,看来是老了,不能再打仗了。”
赵悼襄王听了,叹了口气:“唉,廉颇真的老了,看来是用不上了。”从此,再也不提召廉颇回赵国的事。
廉颇在魏国等了很久,一直没等到赵国的消息,心里越来越失望。这时候,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派人去大梁,想把他请到楚国来。楚王派来的使者对廉颇说:“楚王一早就仰慕将军的威名,想拜将军为大将军,率楚军抵御秦国,还请将军成全!”
廉颇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答应了——他想,就算不能为赵国打仗,能为楚国打仗,保住一方百姓,也算是对得起自己“武将”的身份。于是,他跟着楚国使者去了楚国都城寿春。
楚王见廉颇来了,果然很客气,拜他为大将军,还给他拨了十万兵马。可廉颇心里一直惦记着赵国,而且楚国的士兵和赵国的士兵不一样,训练方法、作战习惯都不同,廉颇指挥起来很不习惯。他虽然也打了几场仗,可都没能取得大的胜利,心里很郁闷。
有一次,他跟身边的人说:“我还是习惯用赵国人打仗啊,楚国的士兵虽然勇猛,可我总觉得不能得心应手。”说完,他拿出一张赵国的地图,指着长平、鄗城的方向,眼泪又掉了下来。
就这样,廉颇在楚国住了几年,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心里一直郁郁寡欢,身体越来越差。公元前243年,这位为赵国征战了一辈子的老将军,在寿春病逝,享年八十四岁。
临终前,廉颇把身边的亲信叫到床前,说:“我死了以后,你们把我埋在沙丘之下,我要面朝赵国的方向;还有,我腰间的这把‘破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