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没过多久,探马来报:“栗腹率四十万燕军已到鄗城城外,正在扎营;卿秦率二十万燕军已到代郡,离城只有五十里!”廉颇召集众将开会,说:“燕军虽多,但他们轻敌,以为咱们赵国好欺负,这是他们的弱点。我决定:乐乘将军,你率五万兵马去代郡,守住代郡,只要拖住卿秦就行,不用跟他硬拼;我率十五万兵马去鄗城,迎战栗腹!”
乐乘有些担心:“老将军,您只有十五万兵马,栗腹有四十万,能打赢吗?”廉颇笑了笑:“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栗腹是个文官,根本不会打仗,我自有办法收拾他!”
说完,廉颇率十五万兵马直奔鄗城。到了鄗城,他先派人去燕军大营下战书,说“三日后,在城外十里坡决战”。栗腹见了战书,哈哈大笑:“廉颇老矣,还敢跟我决战?正好,我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三日后,栗腹率四十万燕军来到十里坡,见赵军只有十五万人,而且大多是老弱,更是得意忘形,下令“全军出击,活捉廉颇!”燕军士兵蜂拥而上,像潮水一样冲向赵军。
可廉颇早有准备!他把三万精锐骑兵埋伏在两侧的树林里,把五万步兵敢死队排在前面,又在燕军必经之路的山坡上,埋下了数千个“火油桶”——桶里装着浸了油的柴草,上面盖着土。
等燕军冲到山坡下,廉颇一声令下:“点火!”早已准备好的赵军士兵把火把扔向火油桶,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燕军士兵被烧得惨叫连连,乱作一团。栗腹正要下令撤退,忽听两侧树林里传来马蹄声,廉颇率三万精锐骑兵冲杀出来!
只见廉颇银须飘洒,手持长矛,冲在最前面,他的战马是一匹黑马,名叫“踏雪”,跑起来像一阵风。廉颇冲到燕军阵中,长矛一挥,就有三个燕军士兵倒下;再一挥,又有五个燕军士兵丧命。他的身边,赵军骑兵像猛虎一样,左冲右突,把燕军冲得七零八落。
栗腹见势不妙,想拍马逃跑,可廉颇早就盯上了他。廉颇催马追上,大喝一声:“栗腹,哪里跑!”栗腹回头,见廉颇追来,吓得魂都没了,举起长枪就刺。廉颇身子一躲,长矛往前一送,正刺中栗腹的胸口!栗腹惨叫一声,从马上摔下来,廉颇翻身下马,手起刀落,把栗腹的首级割了下来,挑在长矛上,大喊:“燕军主将已死,降者免死!”
燕军士兵见主将被杀,哪里还有心思打仗,纷纷扔下武器投降。廉颇趁机下令追击,十五万赵军像打了鸡血一样,追着燕军跑了五十多里,杀了十万燕军,俘虏了二十万,剩下的十万燕军逃得无影无踪。
这边鄗城大胜,那边代郡也传来好消息:乐乘按照廉颇的计策,在代郡城外设伏,把卿秦的二十万燕军杀得大败,还活捉了卿秦!
廉颇乘胜追击,率大军直奔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听说栗腹被杀、燕军大败,吓得赶紧派人去赵国求和,说“愿意割让五座城池,再派太子去赵国当人质,求赵国撤兵”。赵王见燕国服软,又怕秦国趁机来攻,就答应了燕国的求和。
消息传到赵军大营,士兵们欢呼雀跃,纷纷向廉颇道贺。赵王也派人来,封廉颇为“信平君”,食邑万户,还让他兼任“相国”,掌管赵国的军政大权——这是廉颇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此时的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却依然能率军打仗,保卫赵国!
可是廉颇的好日子并没过多久,就又遭遇了变故——赵孝成王去世了,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即位。
这赵悼襄王是个昏君,最喜欢听奸臣的话,尤其是宠臣郭开。郭开是个贪财好利的小人,早就想取代廉颇的位置,可一直没机会。现在新王即位,他觉得机会来了,就开始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
有一次,赵王问郭开:“廉相国年纪大了,还能打仗吗?”郭开说:“大王,廉颇虽然打了胜仗,可他太专权了,军中的人只知道有廉相国,不知道有大王。而且他年纪大了,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要是哪天他造反,咱们可就麻烦了!”赵王听了,心里开始犯嘀咕。
没过多久,郭开又买通了几个大臣,让他们一起上奏,说“燕国刚被打败,不敢再来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