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80xs.cc,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章 孟子

第2章 孟子(2 / 5)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开局SSS级楼区,舞蹈校花请进 重生1987年当首富 暗黑童话:我是发癫小红帽 全球游戏降临:我有内测名额 野情,燃烧 特种兵:悟性逆天,未婚妻叶寸心 奥特:震惊!希卡利隐藏的阴谋 谓侠传 1980红顶商人 羽仙情落都市间

已过不惑之年。此时的天下,诸侯争霸进入白热化阶段:魏国经“马陵之战”惨败后国力大衰,齐国在齐威王、齐宣王统治下日益强盛,秦国推行商鞅变法后崛起西陲,楚国则据有江南之地虎视中原。

然而孟子深知,战国乱世,百姓流离失所,“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孟子·梁惠王下》),唯有推行“仁政”,才能从根本上终结战乱。怀着“平治天下”的理想,孟子告别故乡,率领公孙丑、万章等数十位弟子,踏上了周游列国的征程。他的足迹遍布梁、齐、宋、滕、薛等国,足足游历了二十余年。

孟子周游的第一站,是梁国(即魏国,因都城迁至大梁而改称梁)。当时在位的梁惠王(魏惠王),已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他即位之初,魏国曾是中原霸主,然历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惨败,不仅失去了大片土地,更损兵折将,国力一落千丈。梁惠王心中充满焦虑与不甘,急于寻求强国之策,听闻孟子这位“孔门传人”到来,便迫不及待地召见了他。

此次会面,《孟子·梁惠王上》有详细记载。梁惠王见孟子入殿,便起身相迎,开口便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在这位饱经战乱的君主眼中,“利”是富国强兵的关键——土地之利、兵力之利、财富之利,唯有获得实实在在的“利”,才能抵御强敌,重振魏国雄风。

面对梁惠王的“利”之问,孟子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他上前一步,拱手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紧接着,他展开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论述:“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的意思是,若君主开口便谈“利”,大夫、士人、百姓便会纷纷效仿,人人皆以逐利为目标,最终必然导致“上下交争利”,国家陷入混乱——诸侯为争夺土地而战,大夫为争夺权力而弑君,百姓为争夺财富而争斗。相反,若君主以“仁义”为本,关爱百姓,百姓自然会感念君主的恩德,拥戴君主;大夫以“仁义”为准则,自然会忠诚于君主,辅佐国家。“仁义”看似无形,却能凝聚人心,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当年,我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真的被深深震撼到了,两千多年前的人把如何治理国家看的多么透彻,一个国家,只有以民为本,尽量让自己的民众不必为自身的生存劳碌,才能激发他们心中的仁义,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过分强调利益,就会上行下效,人人以逐利为根本目的,社会风气如何,可想而知了!

梁惠王听后,沉默良久。他并非不认同孟子的道理,只是魏国此时面临的是生存危机,西边被秦国侵占河西之地,东边被齐国击败,南边受楚国威胁,若不尽快“获利”强兵,随时可能被邻国吞并。孟子的“仁义”之道,如同文火煲汤,需长期滋养方能见效,而他需要的是“猛药治病”,快速提升国力。因此,尽管梁惠王对孟子以礼相待,却始终未采纳其“仁政”主张。

此后,孟子在梁国停留期间,多次与梁惠王论政。一次,梁惠王带着孟子来到梁国的皇家园林“梁囿”,感慨道:“贤者亦乐此乎?”孟子趁机劝谏:“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他以商纣王的“鹿台”与周文王的“灵囿”对比,指出君主的快乐应建立在百姓的快乐之上,若百姓安居乐业,君主游览园林,百姓会一同欢乐;若百姓困苦不堪,君主独自享乐,便是“独乐”,终会失去民心。

不久后,梁惠王去世,其子梁襄王即位。孟子拜见梁襄王后,对弟子感叹:“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孟子·梁惠王上》)他认为梁襄王缺乏君主的气度与远见,更不可能推行“仁政”。于是,孟子离开梁国,前往齐国。

当时的齐国,在齐宣王统治下,国力强盛,都城临淄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学宫汇集了天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80小说网】 www.80xs.cc。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农民将军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古人看我玩原神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