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都在加速侵蚀这座千年古城的根基。”
这番话语让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莱昂纳多想起三年前在马尔代夫潜水时见到的珊瑚白化景象,那些本该色彩斑斓的珊瑚礁变成了惨白的骨架,如同水下墓园,正是那次经历促使他投资成立了海洋酸化监测基金。
“也就说,你花这么多钱,建造一座注定沉入海底的足球场?”
小古笛露出一丝沉重神情,“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人类的命运都将改变,何况是一座足球场。”
“所以你想用足球改变这一切。”
“就目前而言,足球是最好的传播媒介,”小古笛直起身子,目光变得锐利,“意甲每场比赛平均有4000万观众,欧冠决赛收视率超过6亿,如果能让其中10%的人开始思考环保问题...”他没有说完,但莱昂纳多已经领会其中分量。
他们沿着施工步道继续参观,在VIP包厢区域,小古笛展示了用再生木材打造的座椅。
在新闻发布厅,墙面采用回收渔网制成的隔音材料,甚至球员按摩浴池的水都经过特殊过滤系统,可以循环使用30次以上。
每个设计细节都彰显着环保理念与足球文化的完美融合。
夕阳的余晖为朱代卡运河镀上一层琥珀色,工地的喧嚣逐渐平息,只剩下远处海浪轻拍堤岸的声响。
莱昂纳多站在未完工的南看台边缘,俯瞰这座即将改变足球历史的建筑。
小古笛还带着他来到球场的监控室,观看球场整个设计建造模拟动画,以及球场未来发展蓝图。
“这是...海草?”莱昂纳多问。
“杂交海藻与天然草的复合体,威尼斯大学海洋研究所的专利,耐盐碱、需水量减少60%,还能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固定80吨二氧化碳。”
“我们将在地下铺设了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根系湿度,配合潮汐能驱动的灌溉系统,我们甚至不需要额外抽取地下水。”
“草皮寿命可达12年,可完全生物降解,赛后碎屑将作为威尼斯生态修复工程的育苗基质。”
这种将竞技需求与生态修复闭环的设计,令他想起北欧的“负碳体育馆”,但眼前的方案显然更适应威尼斯的脆弱水文。
一行人沿着螺旋坡道下行,来到工地核心区,六名工程师正围着一台形似潜艇舱门的设备争论,见到小古笛立刻切换成英语汇报:“潮汐发电组的阻尼系数需要重新校准,否则大潮时的峰值负荷可能超出设计值。”
“把测试周期延长到三个月亮周期,”小古笛快速翻阅图纸,在某个节点画了个红圈,“另外联系热那亚海洋研究所,借用他们的波浪模拟器做压力测试。”
他转头向莱昂纳多解释:“这是我们未来规划的一部分,直接利用亚得里亚海的潮差,四组双向涡轮机,年发电量足够支撑整个赛季球场所需的能量。”
穿过标有“生态控制中心”的玻璃舱,莱昂纳多看到一整面墙的实时数据屏:能源产出、碳足迹、甚至看台区域PM2.5浓度。
技术人员正调试一套3D气流模型,屏幕上虚拟的球场看台被不同色块分割。
“看这个,”首席环境工程师向老板和参观嘉宾调出剖面图,介绍道:“我们利用威尼斯的海陆风规律,在看台底部设计了48个可控风道,夏季主导风从西南来,经过海水冷却系统后变成23℃的微风,冬季则关闭风道,利用观众体热与光伏余温维持18℃恒温。”
她点击放大某个细节,“连球员更衣室的通风都单独优化,毕竟没人希望前锋在冲刺时吸入过量潮气。”
这种微观尺度的气候设计让莱昂纳多想起新加坡的垂直森林,但将生物气候学应用到露天体育场还是首次。
他注意到控制台角落放着一本《威尼斯气候编年史》,书页间夹满便签,最新一页写着:“2080年预测海平面+37,重新计算防洪闸启闭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