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阵会意的笑声。
老师也忍俊不禁:“解读得很妙,但更关键的是——”
他敲了敲讲台,“《起居注》不会无缘无故记录这种细节。
史官特意保留这段对话,说明当时朝野都注意到了他们的特殊关系。”
幻灯片切换,显示出《承天记事》中的一段记载:
"
帝令百官贺池氏子冠礼,众臣窃议,帝佯作不知"
“这可是重磅史料。”
老师推眼镜的手微微颤抖,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按《周礼》,只有亲王、重臣的生辰才配享百官贺表。
而当时的池越只是个正七品的灵台郎。”
他调出唐代《开元礼》进行对比:“就像玄宗让群臣给杨贵妃贺寿一样,这是帝王在用礼制给心上人镀金身。”
老师眨了眨眼,“秦晔这是在用最正式的方式宣告:这人我罩着。”
教室后排传来一阵压抑的尖叫:“好霸气!
这是公开护妻啊!”
“再看这个细节。”
老师点开《爵册档案》,“池越封侯时,礼部拟了齐侯、安侯等封号,但秦晔亲笔改成了秦侯。”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
齐-平等
秦-王权
“齐字有平等之意,古代的齐国封地在今天山东一带。”
老师用教鞭指着地图,
“春秋时期管仲因经济改革之功被封齐侯。
池越建立天工院、主持商税改革,贡献都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按理说封齐侯最合适。”
“那为什么要改为秦侯呢?”
老师环视教室,“池越祖籍在北地,与秦国毫无渊源。
提到秦这个封号,你们先想到谁?”
“秦始皇!”
"
秦王李世民!
"
几个学生异口同声。
老师赞许地点头,“纵观池越一生,他只带过一次兵,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并无突出建树,显然与这个封号不适配。”
他压低声音,“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个封号纯粹是出于秦晔的私心。”
ppt切换,黑体加粗显示着着名历史学家的论断:
「妻者齐也,秦者君也」
全班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老师强忍笑意解释道:“齐在古礼中有正妻之意,秦晔不用齐侯而选秦侯,相当于”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
几个女生激动地接话,教室里瞬间沸腾了。
“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可以佐证。”
老师神秘地压低声音,手指在平板上快滑动,“池越与秦晔晚年隐居江南时,曾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园林,取名同舟苑——”
他故意停顿,等学生们都竖起耳朵才继续,“取风雨同舟之意。”
投影仪上浮现出一幅古画复原图,亭台楼阁掩映在江南烟雨中。
底下立即响起一片“哇!”
的惊叹声。
“据《吴郡志》记载,”
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狡黠的光,“同舟苑的建造,从选材到施工,两人全程参与,连假山石都是亲自挑选的。
可惜这座见证历史的园林后来毁于战火。”
“这不就是神仙眷侣退休生活嘛!”
一个女生忍不住小声感叹。
老师忍俊不禁:“他们未曾公开,但也未曾否认,两个人终身未婚,却始终相伴左右。
所以现代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两位的关系”
他意味深长地拖长音调,“恐怕出了普通君臣的范畴。”
说着,他调出一份泛黄的档案:“这是《更漏吏夜值记录》的残卷——初七夜,秦侯越宿于御寝,五更方出。”
教室里顿时炸开锅。
老师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注意,这段记录生在秦晔南巡期间。”
他狡黠地补充,“而且不是孤证,类似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