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巴达维亚战役,马打蓝明显是智商在线,此次堪称\"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运用——避开雨季出征保障行军效率,利用农闲期完成兵力动员,通过前期据点建设与粮食储备夯实后勤基础。十万大军虽含大量辅助人员,但先锋部队的游击骚扰成功瓦解荷兰守军野战能力,最终形成以十倍兵力围城的绝对优势。博特总督临时拼凑的六千杂牌军,面对训练有素且装备火器的马打蓝主力,胜负天平已然倾斜。
拉登·朗桑苏丹望着巴达维亚城墙上的荷兰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已是第三次啃这块硬骨头了,前两次的教训早刻进了骨头里。他大手一挥,马打蓝士兵扛着锄头铁锹,在守军火枪射程外吭哧吭哧挖起了壕沟,活像一群勤劳的土拨鼠。
\"掘壕前进!\"随着指挥官的怒吼,壕沟像毒蛇般缓缓逼近荷兰堡垒。当先头部队挖到距城墙百步之遥时,500名荷兰正规军与城内民兵组成的联军终于坐不住了——这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殖民者,此刻端着火枪冲出堡垒,与马打蓝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厮杀。
\"砰砰砰!\"火枪声在百步内炸响,硝烟弥漫中,双方士兵像割麦子似的倒下。马打蓝人终于明白,这不再是长矛弓箭对火枪的碾压局——荷兰人的火力依旧凶猛,但他们的火枪手同样训练有素。博特总督派出的\"精选士兵\"刚冲出城门,就被源源不断的土着人海淹没,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蚂蚁窝。
\"一比一的伤亡比!\"荷兰参谋们瞪大了眼睛,这简直是对\"海上马车夫\"火器优势的公开处刑。马打蓝人虽然纪律涣散,但架不住人多势众,火枪与火枪的对决中,鲜血染红了壕沟边的泥土。
战斗打响半日(古时\"半天\"约三个时辰,此处按半日理解),马打蓝战士的战斗纪律终于绷不住了。部落头人们挥舞着弯刀,跃出壕沟,带着族人发起了猴子们传统的人海冲锋——弯刀寒光闪闪,铁箭头呼啸而至,活像一群饿狼扑向猎物。
博特总督站在城墙上冷笑:\"这些黑猴子还是老一套!\"他大手一挥,三十门12磅与18磅的加农炮齐声怒吼,城墙上的火绳枪密密麻麻,像毒蜂般蜇向冲锋的土着。然而这一次,苏丹卫队驱使的战士们悍不畏死,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前冲。
\"轰!轰!\"突然,隐藏的炮兵阵地开火了!经过柔佛新军特训的炮手们,愣是把炮弹打出了精度——炮弹呼啸着砸向荷兰城墙,那些看似坚固的石墙,竟像脆饼似的成片倒塌。博特总督脸色铁青:\"设计标准错了!这些土人居然装备了火器!\"
缺口出现了!马打蓝士兵像蚂蚁般涌向城墙豁口,拉登·朗桑大喜:\"第二梯队上!\"他望着蜂拥而上的战士,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攻上城墙的瞬间,马打蓝人傻眼了——荷兰正规军的甲胄亮得刺眼,刺刀一捅就是一个血窟窿。土人的长矛弯刀砍在铁甲上,就跟挠痒痒似的,连个印子都留不下。
\"杀啊!\"混战中,马打蓝士兵的喊杀声渐渐弱了下来。博特总督瞅准时机,对身边的副官吼道:\"让日本雇佣军上!\"500名日本浪人\"板载\"一声怪叫,细长的倭刀闪着寒光,专挑没甲胄的土兵下手——刀光过处,血花四溅。
太阳西沉时,马打蓝的进攻部队像潮水般退去,留下一地尸体。拉登·朗桑清点人数,倒吸一口凉气:一天就报销了3000多精锐!博特总督虽然守住了城墙,但一查点,也肉痛不已——500多守军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这些黑猴子,死一个顶不了十个!?\"博特总督望着城墙缺口,心有余悸。更让人心寒的是东南亚殖民战争进入新阶段——马打蓝人放弃纯人海战术,尝试壕沟推进与炮火协同;
拉登·朗桑却咧嘴笑了:\"怕啥?我们苏丹国人生孩子跟下蛋似的,几年后又是十万大军!\"他望着远处密林中若隐若现的部落旗帜,知道这场战争,不过是拉锯战的开始。双方前期伤亡一比一的惨烈交换比,预示着只要马打蓝人打法对头,这次耗也要耗死荷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