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明爸爸敕封!求大明爸爸派兵!"巴沙通一把鼻涕一把泪,"只要帮咱收复阿瑜陀耶,高棉王国算啥?老子双手奉上!"
李勇一听就乐了——去年徐霞客侦察时还说暹罗都城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易主了?现在才明白,敢情之前是傀儡戏!这波啊,得趁火打劫!他翘着二郎腿伸出三根手指:"帮助复国可以,三条规矩:第一,高棉王国归大明;第二,军费五十万两白银;第三,以后每年税收分三成给大明爸爸。"见巴沙通面露难色,他冷笑补刀:"不然咱就扶持东吁王朝,让你当一辈子流亡政府。"
巴沙通这小油条立马变脸:"高棉可以吐出来!军费...先欠着,认账不赖账!税收嘛...先给一成,剩下的咱慢慢谈!"见李勇眯起眼睛,他赶紧甩出杀手锏:"要不天使派海军闪击勃固?逼缅军回防,咱好收复阿瑜陀耶!"
李勇心里狂笑:这买卖稳赚不赔!海上放几炮就能换高棉地盘,简直是"海上印钞机"模式。当即拍板:"成交!"
巴沙通心中想:“用高棉换复国,军费能拖就拖,税收能赖就赖!”
李勇暗喜:“零伤亡抢地盘,还能卖军火赚外快,赢麻了!”
签约仪式上,巴沙通当场掏出二十万两白银采购金山军火,拿到装备后,签约的墨水还没干,就已经冲出去收复失地。
李勇则带着金山水师和蔡三的海盗集团,绕过中南半岛直扑勃固——这波"海上狼群战术"玩得,可能连郑和看了都要直呼内行!李勇的"闪电战"思维是开炮轰三天,与东吁谈判,再吃完原告吃被告,这一波操作,一定要玩出17世纪的"闪电五连鞭"。
高棉王国的命运:像块破抹布,被暹罗扔给大明,这场面就像黑市交易——暹罗用"即将到手的战利品"抵押,大明用"口头承诺"骗地盘,最后只有高棉人民在风中凌乱,不对以后已经是大明的子民。
东吁王朝的军事机器堪称东南亚"钢铁洪流"——4万常备军横扫中南半岛,其中暗藏的兵种搭配与战略布局,活脱脱一部"东南亚版三国演义"。
战象部队:500-800头巨兽组成的"钢铁冲锋队",每头战象配备4-6名士兵(射手、矛兵各半),冲击时宛如移动城墙。可惜规模只有勃印曩大帝时代的零头,当年上千头战象碾压暹罗的盛况已成往事。
骑兵部队:3000-5000名缅族、掸族贵族骑士,人马皆披重甲,堪称"东南亚版圣殿骑士"。不过这帮少爷兵更擅长阅兵式,真打起仗来...咳咳,懂的都懂。
步兵主力:2.5-3万人的"大杂烩军团",火枪手、弓箭手、长矛兵各司其职。其中30%装备葡萄牙造火绳枪,但火炮少得可怜——看来东吁人把钱都花在养象上了。
水军舰队:200-300艘战船横行伊洛瓦底江,每船载兵30-50人。还有少量葡萄牙佣兵镇守港口,堪称"东南亚版加勒比海盗"。
他隆王的"龟缩战略",造成当下军事部署堪称"防守大师课代表"。
首都勃固(位于下缅甸):1万精锐死守,王室卫队+战象部队坐镇,顺带镇压孟族叛乱。沙廉港水军基地更是重中之重——毕竟能跑路的地方不多了。
未来首都阿瓦(建设中,今曼德勒):1万守军+建筑工人,边盖房子边防备流寇,堪称"基建狂魔+防御狂魔"二合一。
暹罗前线(西北):1.2-1.5万人龟缩彭世洛等据点,被巴沙通按在地上摩擦——这帮缅军怕不是把"铁桶阵"刻在DNA里了。
掸邦高原:6000-1万人分散驻守景栋、腊戍,名义上威慑土司,实则防明朝偷家——毕竟当年王骥将军三征麓川的阴影还在。
若开边境:3000-5000人蹲守实兑,防着阿拉干王国偷袭——这帮人估计天天祈祷别遇到荷兰人那样的航海大佬。
其他地区:5000人分散在曼德勒、东枝等地,镇压克伦族、克钦族山区部落——堪称"东南亚版治安战专家"。
兵源制度:世袭兵户+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