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酒看着报告,没说话,在末尾批了个“按建议执行”
,并对“瘦猴”
做出了扣除当月奖金的处罚,没有扩大化追究。
郑鹤岁松了口气,第一次“风险控制尝试”
虽然被动,但总算平稳落地,还意外地推动了流程优化。
晚上下班,郑鹤岁和安室透一起走出总部大楼,忍不住感慨:“没想到查清一个问题这么累,比修十台加密打印机还费神!
只想安安稳稳做技术。”
安室透笑着说:“你今天的处理方式很聪明,对事不对人,找到了问题根由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这在组织里是很难得的能力。”
他顿了顿,半开玩笑地说,“不过,那包辣条,看来确实有点‘邪门’,以后还是远离为好。”
郑鹤岁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放心,以后所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都远离工作场景。”
他掏出手机,给国内朋友消息:“今天参与处理了一个工作失误,身心俱疲。
深刻理解到,不出错的最好办法,就是严格按流程做事,一点都不能取巧。
‘苟住’真是一门学问。”
朋友很快回复:“哈哈哈哈,领悟到职场精髓了?下次建议公司升级流程,搞个防呆设计!”
郑鹤岁看着消息,无奈地笑了笑——在组织里搞“防呆设计”
?想想就觉得任重道远。
第二天早上,郑鹤岁刚到办公室,就看到内部系统通知,他参与撰写的《任务信息传达规范(试行)》已经布。
而他的工位上,除了日常物品,再无其他。
他打开电脑,开始跟进通讯维护的准备工作,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策略:“‘苟住’的关键,在于用专业和能力筑牢防线,同时避免卷入任何是非。
流程优化是为了让系统更可靠,从而减少个人风险。”
而琴酒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监控里郑鹤岁专注工作的样子,又扫了一眼刚刚布的传达规范,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
这个小鬼,技术上有用,脑子也还算清醒,知道把问题引向流程而非个人争斗。
或许,在接下来的通讯维护中,可以观察他是否能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到更核心的环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