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最终,他没有动月饼,只是示意降谷零也给他倒了一小杯桂花酒。
他端起杯子,没有立刻喝,只是看着杯中澄澈的、带着点点桂花的液体。
“平安。”
琴酒忽然吐出两个字,声音依旧没什么温度,像是在评价这酒,又像是在说别的什么。
郑鹤岁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可能是一个隐晦的许可,或者是一个更深层次的考题。
他稳住心神,没有接“平安”
的话茬,而是就着节日的话题继续:“在我的家乡,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会赏月,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他的语气平静,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属于游子的感慨,这情绪真实而不造作。
月光透过酒吧的窗户,恰好照在桌子的一角。
这一刻,中国传统节日的意象与组织据点里冰冷诡谲的氛围形成了奇异的交织。
郑鹤岁带来的月饼和桂花酒,像一滴投入深潭的水,微微荡开了表面的涟漪,但潭底深处,依旧是望不见底的黑暗与未知。
聚会在一片不算热络但也不算僵硬的气氛中结束。
没有人提任务,没有人提之前的任何风波,但郑鹤岁知道,他今晚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反应,都被记录在案。
离开时,降谷零在门口递给他一个纸袋:“回礼。
日式的月见团子,尝尝看。”
郑鹤岁道谢接过。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风带着凉意。
他回想今晚的一切,琴酒最后那句“平安”
,贝尔摩德玩味的笑容,降谷零恰到好处的帮衬……这更像是一场对他近期表现和心态的综合评估。
他用“文化”
作为缓冲,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没有越界,也没有退缩。
回到宿舍,反锁上门,那强撑了一晚的平静面具才彻底碎裂。
郑鹤岁靠在门板上,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酒吧里那种无处不在的、细微的审视感,比直面愤怒的琴酒更耗心神。
他打开《生存日志》,记录下今晚的观察与反思。
【事件:中秋节点参与组织非正式聚会
策略:以“文化展示”
为盾,维持“普通留学生”
人设,被动回应,避免主动引话题,保持警惕与低调。
结果:安全度过。
疑似通过一次非任务环境下的观察。
文化元素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安全话题”
。
反思:
文化符号的双刃剑:既能缓冲紧张,也可能引不必要的关注。
使用需极度谨慎。
信任无进展:琴酒等人的态度并未因这次聚会而软化,戒备依旧。
在组织眼中,我依然是那个“有点用、有待观察”
的外围技术员。
思念即软肋:节日氛围勾起的思乡情绪必须深藏,绝不能成为被攻击的弱点。
】
写完最后一行字,他的目光落在“思念即软肋”
上,心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刺了一下。
他关掉文档,仿佛这样就能关掉那份在冰冷聚会中被强行压抑的孤独感。
窗外的月亮已经升得更高,清辉洒在书桌上,安静得让人心慌。
他犹豫了片刻,还是拿出那部用于与家人联系的、经过层层加密和伪装的备用手机。
开机,连接vpn,打开那个熟悉的通讯软件。
视频接通的瞬间,母亲带着笑意的脸庞填满了屏幕。
“岁岁!
正想着你呢!
吃月饼了吗?今天过节,没亏待自己吧?”
背景里传来父亲的声音:“让他拍一下晚饭看看,别又凑合吃便利店。”
熟悉的乡音,关切的问题,瞬间将酒吧里那种冰冷的氛围冲淡了不少。
郑鹤岁感到鼻尖微微酸,但他立刻调整呼吸,脸上绽开一个毫无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