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台下的弟子们纷纷点头,显然认同两人的说法。
灵枢却轻轻摇头,他翻开《墨道医器录》,指着扉页上墨瑶祖师的题字——“医道在仁,不在术”
,缓缓说道:“你们说得都对,却不够全面。
墨瑶祖师曾说,‘医道在仁,不在术’。
治病救人是仁,精进医术也是仁,但最根本的,是守住‘兼爱济世’的初心,是明白‘阴阳调和’的自然之理。”
他走下高台,来到弟子们中间,继续说道:“墨家讲‘兼爱’,是希望天下人皆能平等地享受健康,不分贵贱;道家讲‘无为’,是希望医者能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用最温和的方法治愈病患。
道墨医道,看似不同,却都以‘仁’为根本——你们若只学医术,不学仁心,就算能配制出‘道墨融贯祛戾汤’,能使用改良脉诊仪,也成不了真正的良医。”
素问也走上前,手中握着一枚绣着艾草纹样的香薰香囊,这是她清晨特意为弟子们缝制的。
“灵枢先生说得极是,”
她的声音温柔,却带着力量,“去年疫灾最严重的时候,广利坊有位老医者,名叫孙伯,他的医术不算顶尖,却在余孽投放戾气罐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罐口,护住了身后的三个孩子。
他自己却因吸入大量戾毒,三日后便病逝了。”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缅怀:“孙伯临终前,还握着我的手说,‘医者,就是要在百姓需要的时候站出来’。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今日教你们道墨医道,不仅要教你们如何用脉诊仪辨症、如何用青铜香器防疫、如何熬制祛戾汤,更要教你们守住这份‘在百姓需要时站出来’的仁心。”
台下的弟子们闻言,纷纷起身,对着灵枢与素问深深鞠躬,齐声说道:“弟子谨记二位先生教诲!”
接下来的课程,灵枢开始教大家辨认墨家特有的草药与机关医具。
他从桌上拿起一株火绒草,这草的叶片边缘泛着墨绿纹路,根部还沾着些许终南山的泥土。
“此草名为火绒草,是墨家常用的祛戾草药,只生长在终南山圣火潭周围的灵土中,”
灵枢将火绒草递给弟子们传看,“它的叶片纹路形似墨家矩尺纹,这是自然与墨家机关的奇妙呼应,也是道墨同源的证明。
不过,火绒草需用圣火灰烬水浸泡一个时辰,才能激活其祛戾之力,否则药效会减半。”
弟子们轮流传看火绒草,有的用指尖轻轻触摸叶片纹路,有的凑近闻其气息,眼中满是好奇。
赵谦忍不住问道:“灵枢先生,那圣火灰烬水的配制有没有讲究?比如水温、浸泡时间,会不会影响药效?”
“问得好,”
灵枢赞许地点头,“圣火灰烬与水的比例需是一比十,水温要控制在微烫不沸的程度,浸泡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时辰,也不能过两个时辰——时间太短,药效激活不足;时间太长,药效会流失。
这些细节,你们都要记在心里,日后用药时,半点马虎不得。”
另一边,素问则教大家制作基础的香薰香囊。
她将艾草、苍术、圣火灰烬按比例放在陶碗中,用青铜杵轻轻研磨:“香囊的基础配方是艾草三钱、苍术二钱、圣火灰烬一钱,研磨成细粉后,装入用火绒草纤维编织的布袋中。
最重要的一步,是用道家‘清心咒’加持——念咒时要心无杂念,将自身的平和之气注入香囊,这样香囊才能更好地聚阳驱戾,保护佩戴者。”
她边说边演示,念诵“清心咒”
时,周身泛着淡金,香囊在她手中微微颤动,仿佛在吸收咒力。
演示完毕,她将香囊递给林薇:“你来试试,注意念咒时的呼吸节奏,要平稳均匀。”
林薇接过香囊,深吸一口气,按照素问的教导念起“清心咒”
。
起初她有些紧张,咒音断断续续,香囊没有反应;后来她渐渐平静下来,咒音变得流畅,香囊竟也微微泛出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