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息。
她听说凤姐病重,被休弃,最后凄惨离世;听说贾府被抄家,众人四散逃亡。
最让她揪心的是,凤姐的女儿巧姐下落不明。
“我得去。”
刘姥姥对已经成家的板儿说,“琏二奶奶对我有恩,我不能看着她的孩子流落在外。”
板儿为难地说:“姥姥,您都这个年纪了,外面兵荒马乱的,上哪去找啊?”
刘姥姥颤巍巍地打开那个旧木匣,取出已经褪色的红绳:“就冲着这一吊钱的情分,我也得去。”
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雇了车,一个人进了城。
昔日辉煌的贾府已经破败不堪,门前落叶堆积,蛛网纵横。
刘姥姥四处打听,终于在一个妓院老鸨那里得到了巧姐的消息。
“那丫头性子烈,不肯接客,被我关在后院。”
老鸨叼着烟袋,眯着眼睛说,“你要赎她?拿五十两银子来。”
五十两!
这对刘姥姥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她苦苦哀求,最后掏出身上所有的钱,又加上一对祖传的银镯子,才凑够了数。
当她把巧姐从那个肮脏的后院领出来时,忍不住老泪纵横。
那孩子瘦得皮包骨头,但眉眼间还能看出凤姐的影子。
“好孩子,跟姥姥回家。”
刘姥姥紧紧握着巧姐的手,就像多年前握着那一吊钱。
回到乡下,刘姥姥把巧姐当作亲孙女般疼爱。
她常常对巧姐讲起她的母亲,讲那个精明却又不失善良的琏二奶奶。
“你娘啊,看着厉害,心里却软和。”
刘姥姥眯着眼睛回忆道,“那年我第一次去见你娘,她给了二十两银子,又特意塞给我一吊钱雇车。
就这一吊钱,救了我跟你板儿哥哥的命啊。”
巧姐安静地听着,眼中泪光闪烁。
后来,巧姐嫁给了板儿,两人恩爱爱爱,生儿育女。
刘姥姥活到很大年纪,无疾而终。
临终前,她把那串已经褪色的红绳交给巧姐。
“这是你娘给我的,如今传给你。”
刘姥姥气息微弱,但目光清明,“记住,帮人不仅要给足面子,还要给足里子。
这一吊钱的情分,比那二十两银子还重。”
巧姐含泪接过,郑重地收好。
很多年后,巧姐也成了祖母。
她给孙儿们讲起这段往事时,总会拿出那串红绳。
“外曾祖母说过,这世上最难得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送炭时还惦记着你不被炭火烫着手。”
巧姐微笑着说,“真正的情分,都藏在细节里。”
孙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抚摸着那串泛着温润光泽的铜钱。
窗外,夕阳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