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听说二姐姐近日在研习棋谱?不如改日教教我?”
迎春眼中闪过一丝光彩,笑道:“妹妹若肯学,我自是倾囊相授。”
自此,二人来往日渐密切。
迎春常来潇湘馆与黛玉下棋谈心,黛玉也常去迎春的缀锦楼品茶论诗。
园中姐妹见了,都暗暗称奇——一个沉默寡言,一个孤高自许,竟能如此投缘。
这日,探春忽然兴起,命丫鬟各处送去花笺,邀请众人到秋爽斋一聚,商议起诗社的事。
黛玉接到帖子,知是探春要做东起社,心中欢喜,早早便收拾妥当,往秋爽斋来。
进得院中,只见宝钗、迎春、惜春已到,正与探春说笑。
见黛玉来了,探春忙拉她坐下,笑道:“今日请诸位来,是想商议起个诗社。
咱们园中姐妹个个能诗会赋,何不定期聚在一处,以诗会友?”
众人都道这主意极好。
宝钗道:“既起诗社,便该立个章程,推举社长,定下罚约,方有趣味。”
探春笑道:“宝姐姐说得是。
我举荐林姐姐为社长,她诗才最高,堪当此任。”
黛玉忙摆手笑道:“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我,我是不敢的。”
这话本是半是谦让半是玩笑,谁知坐在一旁的迎春听了,竟脱口笑道:“你不敢谁还敢呢!”
众人又是一愣,随即都笑起来。
探春打趣道:“二姐姐今日是怎么了,专会堵林姐姐的嘴。”
迎春自知失言,羞得低下头去。
黛玉却毫不介意,反而笑着挽住迎春的手臂,道:“二姐姐说得是,我确是矫情了。
这社长之位,我推举宝姐姐,她最是公道周到。”
宝钗推辞不过,只得应下。
众人又议定了每月初二、十六两日开社,地点轮流做东,李纨为评官,迎春、惜春虽不擅诗,也任副社长,一个出题限韵,一个誊录监场。
诗社一事议定,众人都兴致勃勃。
独有迎春默默坐在一旁,心中既欢喜又忐忑。
欢喜的是能与姐妹们多一处相聚,忐忑的是自己诗才平庸,恐难胜任。
黛玉看出她的心事,悄声道:“二姐姐不必忧虑,出题限韵最是容易,届时我帮你参详。”
迎春感激地点头,心中暖意融融。
谁知好景不长,不过半年光景,一桩祸事打破了园中的宁静。
那日贾母因园中婆子们夜间聚赌之事大雷霆,下令彻查。
不料竟查出迎春的乳母王嬷嬷是头家之一,不但聚赌,还偷了迎春的累金凤去当钱做本。
消息传来,迎春又羞又气,在房中默默垂泪。
绣桔急得团团转,道:“小姐好歹想个法子,那累金凤是老太太赏的,若是寻不回来,可怎么交代?”
正说着,王嬷嬷的儿媳王善保家的竟找上门来,不但不为婆婆偷窃之事赔罪,反而倒打一耙,说迎春平日使了她们不少银钱,那累金凤就当是抵债了。
绣桔气得与她理论,二人就在房中吵嚷起来。
迎春坐在里间,手中捧着一本《太上感应篇》,却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只觉耳边嗡嗡作响,心中乱成一团。
恰在此时,黛玉、探春、宝钗等人前来探望,正撞见这一幕。
探春性子最是刚烈,当即斥责王善保家的无礼,又命侍书去请平儿来处置。
平儿到来后,问迎春如何落。
迎春却只低着头,轻声道:“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
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
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
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
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使此事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