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便站在云端不识人间烟火的纨绔子弟长大后轻飘飘的一句话,一个念头,可能便是底层千万家破人亡的祸根。
现在会为故事里虚构的阿福流泪,将来或许就能在审批关乎万千阿福生计的公文时,多斟酌一刻。
他并不觉得自己在做无意义的事情。
教育是国家人才储备的唯一源头,决定核心竞争力,它不仅塑造个体,更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人才质量、创新能力、文化传承力与社会凝聚力,其影响贯穿短期发展与长期国运。
所以谢清风一定要把明算科给重新开起来。
这些日子他也一直在为明算科的事情奔走。
他带着精心准备的、关于算学在清丈田亩、核算漕运、改良军械等方面具体作用的条陈,一一拜访了户部、工部乃至兵部中那些以务实着称的官员。
谢清风有一个习惯,他不喜欢空谈大义,只摆数据讲案例,尤其是巧妙地将国子监革创班学生改良烤架、计算水车效率等小事引申开去,描绘出若有更多此类专才,各部办事效率将如何提升的图景。
“若他日大人麾下能有三五精于计算之人,何至于为核对一篇账册、测算一段河工而夜不能寐?”这些话确实是说动了一些深受无人可用之苦的中层官员,虽不敢明着支持,但私下议论时,态度已悄然转变。
然而,阻力也如影随形。
礼部那边焦季同等人显然也并未放松警惕。关于“谢清风结党营私”、“国子监不务正业”的流言也开始在官场中悄然散播。
更有甚者,几次吏部关于官员考绩的会议上,都有人隐晦地提出国子监祭酒当以敦品励学、教化生员为本。
不过谢清风都不管这些,左右都是些风言风语,只要萧云舒没信就可以。再者说了,你礼部想推行什么政策的时候,难道不是跟他一样提前拉拢好官员让他们帮忙上奏吗?
大家都是这样干的,谢清风就是无非是把这套官场上心照不宣的流程,用在了他们看不惯的事情上罢了。
焦季同可以动员他的门生故旧,我自然也能寻求志同道合之辈。手段无分高下,只看目的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