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送走婆婆后,苏婉认真地对明远说:“我们需要谈谈你妈的问题。”
“又怎么了?”
明远显然不耐烦。
“今天她来我们家,我做饭洗碗伺候她,她一句客气话都没有。
这正常吗?”
明远皱眉:“那你想要她怎么样?帮你洗碗?她是长辈啊。”
“但在我家,我爸妈从来不会这样。
就算是你去,他们也不会让你干活,更不会理所当然地使唤你。”
“每家习惯不同而已,”
明远试图结束话题,“你别太敏感了。”
苏婉感到一阵无力。
她意识到,问题不只在于婆婆,更在于丈夫对这种明显不公平的视而不见。
几天后,王素英突然打电话来,说腰疼犯了,让苏婉去帮忙打扫卫生。
明远上班去了,苏婉只好独自前往。
婆婆家的客厅里堆着不少纸箱,王素英指着说:“这些是明远以前的东西,你整理一下,有用的留着,没用的扔了。”
苏婉打开一个箱子,里面全是明远小时候的玩具、奖状和照片。
她拿起一本相册,翻看起来。
照片里的明远从小男孩长成少年,身边总是有母亲的身影。
在一张中学毕业照背面,有一行娟秀的字迹:“我的儿子长大了,总有一天会有另一个女人取代我的位置。”
苏婉愣住了。
她继续翻看,现几乎每张照片背后都有类似的记录。
明远第一次骑车:“他不再需要我扶着了”
;明远考上大学:“他离开了家,也离开了妈妈”
;甚至在他们婚礼照片的背后,有一句:“今天,我失去了我的儿子”
。
苏婉感到一阵心酸。
她突然明白了婆婆那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背后的原因——那是一个母亲害怕被取代的恐惧,是对儿子无限的占有欲,是对闯入者的本能排斥。
王素英走进房间,看见苏婉手中的相册,脸色顿时变了:“谁让你看这个的?”
“妈,我”
苏婉不知如何解释。
婆婆一把夺过相册抱在怀里,眼神复杂:“这些都是我的记忆。”
“我理解,妈。”
苏婉轻声说,“明远是您一手带大的,他对您来说意味着一切。”
王素英愣住了,似乎没料到儿媳会这么说。
她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你爱我儿子吗?”
“爱。”
苏婉毫不犹豫。
“那你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吗?像母亲爱孩子那样?”
婆婆追问,眼神犀利。
苏婉思考片刻,诚实回答:“不一样的爱。
夫妻之爱是平等的,互相的。
不是一方付出另一方接受。”
王素英似乎被这个回答触动了。
她缓缓坐下,抚摸着相册封面:“我为他付出了二十年。
从他出生那天起,我的世界就围着他转。
现在他突然属于别人了,你知道吗?”
这是婆婆第一次对苏婉敞开心扉。
两个女人坐在堆满回忆的房间里,进行着迟来的对话。
“他不会属于任何人,”
苏婉小心选择措辞,“他是您的儿子,也是我的丈夫。
这两种爱可以共存,不是吗?”
王素英没有回答,但苏婉看见她眼中闪动的泪光。
从那以后,婆媳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
王素英不再刻意使唤苏婉,但也没有变得亲切。
她们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观察的平静。
直到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年夜饭后,王素英自然地开始收拾碗筷。
这次苏婉没有立即开口,而是观察了一会儿。
当她看见婆婆揉腰的动作时,才走过去:“妈,我来帮您吧。”
令她惊讶的是,